車埕老街/鄧榮坤

  • 2023-08-30

南投縣水里鄉車埕老街,是一個在山林雕琢的村落,是一個容易讓我們遺忘煩惱的地方,許多遠離都會喧囂的旅人,在此找到了片刻的靜謐。午後,踏進了可以聽到小火車汽笛聲的車埕,擁有滿滿的靜謐感受是必然的,那一陣一陣響自山林的火車引擎聲,召喚著我們這群已上了年紀的人許多美麗的記憶,而記憶就像鐵軌一樣長,載著許多人的夢想旅行。

車埕,舊地名為牛車寮,山林環繞,有集集大山、萬丹山的山脈橫,熟悉的水里溪緩緩流過,湖光山色的美景,令人宛如置身於世外桃源。當集集小火車搖搖晃晃於狹小的軌道間時,許多故事也因此而展開了。

多年以前的水里是原住民聚居之所,由於當時的生態仍然原始而氣溫寒冷,水含量充沛,一度為木材集散中心,而目前的車埕保留的木材加工廠,都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歷史建築物。早期伐木業興盛時期,車埕是山城中熱鬧村落,從各地湧入的伐木工人於此綿密穿梭,然而,當茂密的樹木一棵一棵倒下,而透過火車被運出了山林時,伐木業繁榮景象不再,車埕也漸漸被遺忘了。

車埕老街的樣貌是樸實的。早期的車埕地勢平坦寬廣,為輸出埔里糖廠蔗糖的輕便車鐵道轉運站,經常會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在這裡停放,所以,有人稱此地為「車場」,後來,被改為與台語發音相近的車埕。五十年代的車埕為南投木材的主要集散地,人車絡繹不絕,熱鬧非凡。隨著台灣木業禁伐木政策而沒落,車埕也跟著蕭條沉寂,直到近幾年集集支線鐵道沿線的觀光產業風起雲湧,車埕才活了過來。集集支線鐵路是日本人興建大觀電廠,為了運送建材而將舊有的運送蔗糖的輕便鐵道拓寬;禁止伐木以後,叱吒一時的木業公司也關門了,伐木工人相繼離去後,商店一家一家歇業,小鎮也沒落了。

沿著親水步道緩步而行,來到了當時只有三十餘位學生的車埕國小,學校雖小,卻曾經見證過車埕的興衰;車埕國小廢校後,經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整體規畫,變身為鐵道觀光小學堂,展示古董火車頭和車廂,升旗台變成搭車的月台,教室規劃為農特產品展售中心,讓逗留的遊客感受不一樣的集集鐵道支線風情。

舊車埕國小前的馬路即為當時的光復街,是當時最熱鬧的街道,除了小吃店、冰果店、雜貨店之外,你還可以看到許多的理髮廳與洗衣店。之後,為了明潭發電廠之興建,學校與長年居住於水里溪谷邊的村落必須遷建,於是,舊街道與當地人難捨的記憶因而隨著溪水的高漲而緩緩沈沒於壩底。如今,經過整頓與規劃,為滿足遊客而設置的店舖多了,商機更寬廣了,宛如一個小市集,適宜漫活與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