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均衡飲食多運動 健康常伴您左右

  • 2023-08-27

 推廣均衡健康飲食,衛福局日前舉辦夏夜野餐日活動,結合地區商家製作具有馬祖風味的健康餐盒,大人小孩在福澳運動場上共享美食、欣賞音樂,共度愉快的時光。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飲食指南來看,主要將食物分成了六大類: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均衡飲食不是多吃菜、多喝水就可以了,更多的是這六大類食物要攝取足量搭配均衡。均衡地攝取六大類食物並多樣化地選擇各種食物,可供給身體所需的完整營養素,維護健康且預防慢性病。但需注意攝取過多熱量及營養素會造成身體負擔,因此依據「每日飲食指南」來選擇適當份量且多樣化的六大類食物,可符合健康成年人之每日營養需求,使生理機能正常運作,吃出健康與長壽。

 由於國人近年來生活型態改變,熱量攝取普遍過高且慢性病增加,若能了解與遵從六大類食物分配均衡、含有必需營養素、熱量營養素達到平衡、飲食多樣化、節制過量以避免肥胖、兼具美味與營養等六項要件,及遵守「少油炸、少脂肪、少醃漬、少沾醬、多喝開水」原則外,還要少喝含糖飲料,避免攝取過多熱量,就能擁有健康的飲食型態,實踐健康的生活。

 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外食族群越來越多,飲食內容偏向高熱量、高油脂、高糖,造成兒童、青少年及成年人肥胖的人口與日俱增,慢性病罹患率也持續成長。因此預防保健已經成為廿一世紀衛生政策推動的重點。且現代許多人的生活趨於靜態,常常攝取過多的熱量,營養卻不均衡,導致肥胖、慢性病包括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等罹患率上升,「均衡飲食」的目的,即是為了減少一般人微量營養素缺乏的問題,並預防上述的疾病而生。

 營養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營養的來源,均衡飲食是維持健康的首要原則。所謂均衡飲食就是每天攝取的食物,足夠提供熱量及各種必需營養素,能維持身體機能,與長期健康狀態,有助於預防慢性疾病。為了要達到均衡飲食的目標,就必須充足而不過量的攝取六大類食物,不可偏食。

 現代人飲食隱藏著三高的危機,高鈉、高油、高糖,還有著低纖的隱憂,這讓我們處在營養不均衡、慢性病的威脅中。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需要配合充足睡眠和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的注重,還要加上免除菸、酒及濫用藥物的不良習慣和學習處理工作壓力,這些都是健康生活方式所必需的。要做得到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絕不困難,最為重要的是拿出我們的毅力,持之以恆。營造健康飲食與均衡營養的社會,更應是政府、媒體、教育機構、餐飲業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