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的淡菜產業已發展多年,不久前首批由大陸進口報關的淡菜半成品檢驗合格通關,而這樣的產銷模式近來引發業界及政府的重視,有人建議重開馬祖水試所展開淡菜培苗,地方政府則傾向爭取農業部水產養殖部門在馬祖設置分部,不管是何種模式,其目的是壯大馬祖的淡菜產業。一項在地產業要做大做好,首先必須掌握自己的優勢,馬祖地理位置與養殖產業發達的大陸相近,這是區位上的優勢,馬祖列島的海流暢旺海水中營養鹽豐富,這是水質上的優勢,要善用這些優勢,淡菜產業發展才能事半功倍。
淡菜曾是馬祖重要的產業,早年馬祖列島退潮海岸間滿佈野生淡菜,當時主要是以加工成淡菜干(俗稱蝴蝶干)來販售,直至近十多年因大陸方面越界過度採擷以及海洋生態的變化,導致野生淡菜產量銳減,甚至要絕跡了,取而代之的是養殖淡菜。內行人都知道,野生淡菜和養殖淡菜差別最大的是口感和甜度,而目前馬祖各島市面上販售的幾乎全是大陸引進半成品的養殖淡菜,但各家口感仍有區別,其關鍵是在馬祖海域掛養的時間長短,在馬祖養的越久的口感和甜度就越好,這就是馬祖海域擁有暢旺海流優勢所造成的。
馬祖本來就是淡菜的故鄉,我們的環境適合推廣淡菜產業,在現今養殖人力缺乏以及市場需求量大的前提下,要壯大馬祖的淡菜養殖業應善用區位優勢,臨近的大陸福建省是養殖大省,有足夠的能力提供馬祖淡菜養殖所需的種苗,且淡菜不管是培苗還是掛養,都是技術門檻極低的養殖項目,若大費周章在馬祖成立相關水試所或中央駐馬分部只為了培苗,就成本分析上是划不來的。我們應思考與臨近的大陸合作,這是因為馬祖有地緣上的優勢。
馬祖的淡菜產業現在缺的不是種苗,而是掛養期間在海上作業的漁工人力,因此爭取專案開放養殖漁工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以近年來名氣越來越大的北竿高登淡菜為例,業者堅持在海上掛養超過二年以上才販售,為的就是口感和甜度,而市場也證實在馬祖海域掛養時間較久的產品售價及市場接受度也較高。現階段政府要輔導產業正常化,選擇合適地點劃設養殖區是第一步,再來是落實水產品檢驗制度,因為品質與食安才是馬祖淡菜產業要長遠發展的兩大重點。其次是強化生鮮或冷鏈運輸管道,擬定一整套的產銷模式,產業才能做大。
深入業界了解淡菜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比較務實,從培苗到掛養上市銷售,在一連串的過程中探討馬祖淡菜產業的優勢與劣勢,找到合適可運作的產銷模式,進而提升馬祖淡菜的質與量,這樣才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產業自然可長可久。
社論/地緣與水質才是馬祖淡菜產業的優勢
- 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