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的歌》讀後感--將芬芳回憶化為前行動力/王昱培

  • 2023-08-25

 相信喜歡閱讀的人,都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不陌生,在我讀大學時,班上幾乎人手一本村上春樹的著作。《聽風的歌》就是他的處女作,據自陳,寫此作品時他仍在經營酒館,是利用店打烊後的深夜時分,一邊喝著啤酒一邊寫下的,依其興致而寫,或許正因為是其隨性之作,讓我讀來深感共鳴,彷彿就是發生在生活週遭的故事,讀畢後,對書裡情節仍念念不忘,時有迴響。

 村上春樹29歲寫下此著作時,以第一人稱敘事回首21歲與友人在家鄉所過的夏天,悠悠淡淡的筆觸下,盡是傷懷不再重來的年輕歲月,如他提及過往生活中的點滴已變為曾經:「很久沒有感覺到夏天的香氣了。海潮的香、遠處的汽笛、女孩子肌膚的觸感、潤絲精的檸檬香、黃昏的風、淡淡的希望、夏天的夢……。」他將逝去的這一切比喻為沒對準的描圖紙:「一切的一切都跟回不來的過去,一點一點地錯開了。」筆下亦透露對時光流逝的驚心感受:「我們卻一年比一年、一個月比一個月、一天比一天老去。有時我甚至覺得自己一個小時比一個小時老。而可怕的是,這卻是事實。」而最殘酷也最真實的是,年輕時相識的每個人,無論交情深淺,緣分都敵不過時間的摧殘。我們與他人從偶然相會到相知,甚至相惜,總希望彼此間迸發的光亮會恆久燦爛,殊不知大多數的緣分就如微風般短暫輕拂他人的心間,稍稍停駐後就成為永不交集的平行線,就像主角想不起曾交往過的三位女孩模樣,歲月讓一張張鮮活的面孔不再清晰如昨,也使一聲聲熟悉的叫喚變得陌生,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無論好與壞,不管喜或悲,都會隨時間而變成過往,不變的只有吹拂不止的風。

 既然歲月不可留,往事無法追,對逝去的人事物我們也毋須過度傷感,而應珍視當下,盡情享受此刻風的吟唱、花的芬芳;如此一來,當日後微風拂過,我們就能含笑想起那個帶有花香的夏季,再度真真切切地感受曾經的美好,讓回憶的悸動,為我們帶來面對未來險阻的信心、勇氣與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