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互動情懷/楊森永

  • 2023-08-14

回憶小時候,家裡的餐桌上總是滿滿的飯香,菜香,和樂歡笑聲此起彼落伴隨著一家人。「多吃點,多吃點,你現在可是在成長。肉跟蔬菜要多吃點,營養要均勻才能顧好身體。」自幼年時,母親總是投來叮嚀的眼光,不停嘮叨著。久而久之,也養成挑食的壞習慣,唯獨只對自己愛吃的菜色動筷子。

後來,隨年華增長,接觸的食物越來越多,竟來到挑剔習性。自小到大欣賞母親的性格,從未見她低過頭,彎過腰,疾言厲色,以身作則,一旦說到做到,從不拖泥帶水。踏入擔任軍職後,常惕勵我說:「這是一個好幹部應具備的道德品行」。未來的日子好長好長,不知還會和母親攜手走過多少個四季。

每當思親情懷泛起漣漪,曾經那段美好的時光,母親的身影便會跫進,用那一道道鄉愁氣味的美食佳餚,滋潤我的味覺。如今,仔細回頭想想,大人與孩子們有多久沒有感受餐桌上的親情了呢?親子間情感使否越來越疏離?溝通上是不是也變得越來越艱難?是否該找回缺失的餐桌上互動親情了!

自年幼到為人父母,心裡總惦記著飯菜的溫度在那裡,家庭的親情就在那裡,餐桌雖小,但親情深重,絲絲愛意,縷縷溫情,傳遞沉甸甸的愛。這種溫度逐漸瀰漫氤氳小小的屋子,餐桌上的親情回憶無價。

摘自網路新聞BBC報導,英國國家識讀基金會近期發表的研究顯示:「用餐時間的親子對談,可以幫助孩子提升溝通能力。」只要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沒有電視及手機等外界干擾,透過每次精心料理,增加孩子對家裡「食的記憶」。如此也能減少外食次數,增進健康,讓步入青春期的大孩子也沉澱心情坐下來分享心情點滴,讓親子關係更為融洽,這就是一家人的黃金時刻。

此刻,雖然有時現實忙碌環境限制下,無暇準備食材,但每逢有機會共進晚餐,內心總是滿懷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