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惜食百分百 廚餘零廢棄

  • 2023-08-09

 配合環保署首惜廚師的比賽,各縣市都紛紛展開地方初賽,馬祖也在日前選出惜食創意料理冠軍,要在九月代表參加全國賽,與來自各地好手相比,這個比賽的重點,在於提醒國人愛惜食材,珍惜食物,只要用點心,所有食材都能成為桌上佳餚,更要吃多少買多少避免浪費,資源有限,孰不知當你隨手丟棄食物或是吃不完的時候,世界上仍有許多人渴求不到一餐溫飽。

 環保署為推動惜食觀念,去年舉辦首屆「首惜廚師甄選活動」,今年擴大與22縣市合作辦理「2023年首惜廚師甄選活動」,把十大惜食行動透過創意及巧思製作成惜食料理「食譜」或「教案」,今年九月中旬決賽時,惜食料理食譜組將採現場烹調方式評比,惜食教案組則須將設計的教案進行試教,並剪輯為3分鐘內的概念影片送評選;兩組各有五大獎項、22個名額,首獎可獲新台幣10萬元,總獎金達70萬元。

 惜食料理比賽重點並非廚藝,當然好的廚藝可以把外表不那麼好看的食材,變化成美味的菜餚,減少因為外觀因素而被民眾或商人丟棄。根據環保署的統計,台灣每年丟棄的食材高達368萬噸,這還不包括在產地採收分裝過程,就被丟棄在田間的蔬果。

 細查整條食物供應鍊,就會發現差不多有一半的蔬果食材,其實都在進入超市賣場前或是餐廳上桌前,就因為賣相不佳被丟掉了,如果可以把食物鏈上的浪費,轉送到貧弱清寒家庭,或者改變國人買菜的觀念,也許就能有效減少這樣的浪費。

 前面是端上餐桌前的廢棄,在經歷各種撿撿刪刪,好不容易成為餐盤上的食物,又因為沒賣完丟棄,客人沒吃完丟棄,仔細思考就知道被人類浪費的有效糧食有多可觀。一份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9年所發表的《糧食與農業現況》報告指出,全世界約莫有價值4000億美金(約莫12.8兆新台幣),也就是14%的糧食在抵達銷售端前就被浪費掉。

 還有根據2021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顯示,在最終的零售與消費者手上所浪費掉的食物約莫有17%,聯合國粗估計算這些食物加起來每年可以養活12.6億人口。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台灣每日廚餘量高達六十座的101大樓,國人對於惜食的概念尚未貼近,相較早年台灣經濟尚未起飛時,家庭主婦惜食的習慣,現在的家庭主婦確實能夠做得更多。

 目前台灣惜食的觀念仍不普及,因此依舊可以看到許多其實可以避免浪費的情況,卻因為普遍的觀念而無法避免,也許從教育開始改變,我們都能夠接受外觀不佳但營養相同的蔬果,以及購買食材或點餐時,只選擇需要的量,不要過度購買,避免來不及吃完就浪費了。

 惜食的觀念非常簡單,一聽就懂,但要做起來卻不容易,畢竟現代社會的便利性,以及經濟能力足以負擔的情況下,要特別關注並不容易,期望將惜食融入生活習慣,讓馬祖人人成為惜食模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