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巨人—陳元元司阜(上)/劉枝蓮

  • 2023-08-07

說起司阜,關是用字就有意思,連評審老師都疑惑,賣弄文字?「司阜」是古時台灣對懷有特殊匠藝者的尊稱,建築方面有大木司阜、紙糊司阜、雕刻司阜。說起陳元元就更有意思了,他以歲月足跡,走過馬祖庶民居所起興、衰敗、復甦的過程,以人物時光雕刻出故事內裡,最是有情。於是我偷了他技藝身分,記錄下,石頭屋的履歷與匠師的種種。

「我的運氣好,總是遇見貴人……」我與他訪談時,總是從這兒說起。我想起我父親也總是這樣的。事實上,我連三天都走進陳元元的家,離上次帶女兒去,也不過半年多前的事。謙虛、誠懇、包容、理解,有藝術家的浪漫,有實作者的務實,邏輯清明、記憶力好,相信「有老天爺在」的處事準則,這是我造訪他的過程,最讓我上心的地方。

他說,「匠」是ㄈ中有斧頭,匠師從木作開始。他對自己從事木作技藝,條條框框都以最單純、最專注的極致心態來完成。今年高齡95歲的他,不變地,他遵循傳統工法,串連庶民的居所,以回望「空間感」的經驗,讓聽者有疑慮被清空,獲得欣喜滿足,為甚麼要更多?我有那樣的感覺。他說話平靜、謙柔,他氣質溫雅,容易在他談吐中,讓人找到日本人「職人」那樣的身影。

日本人「職人」(日語:しょくにん Shokunin)也稱為匠人或國寶。

小時候,我喜歡看木匠推木,刨出濃郁的木香,也拋出最繁盛的花落。「推」、「撇 」是木作初級工夫,通常助手或學徒的工作。「推」以刨刀為工具。「撇 」以斧頭為工具。古老木工手藝是師徒制,師傅會以選擇性,比如學習資質、學習態度、與師傅親疏關係等,作為傳授技術進度,頗有媳婦熬成婆的味道,通常入門的年齡不很大,可,陳元元入行,不是這樣,他從實作自學開始,那年33歲,如若做學徒年紀大些了。

背地裡我這樣想,有些事是命定。陳元元以牧木為業,從放羊、農民、漁夫和開雜貨舖……兜兜轉轉,繞了一圈,像命定的緣份,以一種儀式,一種穿越,在人生道路上,在某轉彎處,他和張嫩嫩不期而遇了,開啟大木師的生涯。陳元元從業超過三十餘年,因為長壽,晚近能以業師身分,揭開大木構件的種種。他傳承不光是建築技藝,更有那些年裏特有地,你我不熟悉的故事。

起厝

民國48年(1959),陳元元買了土地,想蓋房子。像兩道叉路相遇彎口,張嫩嫩此時出現在介壽村,在陳元元家附近,蓋別人家的房子。陳元元到現場兜轉幾回,看了即上心。次年,他聘請張嫩嫩幫他蓋房子。那時所指的蓋房子,只不過是:三面石砌圍牆,一面門板,內裡木構部分,也只是幾根掛瓦……。張嫩嫩來陳元元家蓋房子,從施工到屋樑綁上紅布,算是完工了,只消十七個工作天,工資壹千三佰多元。那些年,馬祖人蓋房子,都是自家人當助手;不同的是,陳元元自家蓋房子,當了助手,不經易把大木師徒關係,說進來了。

民國40年代(1951年)冷戰時期,尤其兩岸封鎖前、中期,許多人蓋房子都是先蓋骨架,等二、三年有錢的時候再繼續蓋,年輕的陳元元財力不那般豐厚,他請人蓋房子,簡單到三面圍蔽的石砌、斜樑木構的〈厝頂〉、一合大門。未完成部分比如:裸空屋頂,以帆布遮蔽;比如前牆門板,廢棄木料虛掩。二樓地板,以竹子拼拼湊湊。房子樑柱進深由七檁組成,檁條除了少數買來的,大部從海上撿來的漂流物,俗稱「檢水」。「即便是買來的,通常也是鄰居從海上檢來」陳元元說。至於門板、窗戶用的木料,則來是公務機關,包括物資處、酒廠包裝用廢木棧。借了現代居住的用語,那時陳元元的家,只是「最低限度———棚子」而已。

之後,陳元元敲敲打打,有了錢買了木頭,更換門板、鋪了木地板、有了漂亮的木窗,十多年過了,五脊四落水(馬祖人稱番洋搭)三開間的民居型制四柱、三開間(以小、大、小 格局)二層樓,與大哥、弟弟一大家子,同住。一樓除供神廳,有三廚三灶,二樓是各家寢室、樓梯靠旁而立。

民國75年(1986年)再次翻修屋瓦,進化了在石屋主屋旁,搭起磚牆水泥樓房,供衛浴用,這時期他的居所,從「最低度棚子」已經升級為「居住的機械」。之所稱「居住的機械」,那是說,即是大木師父的家,相較其他人的居所,沒有特別的細作,比如「垂花門」之類,只因應日常需求漸進調整,也呼應了民國70—80年代,馬祖居住需求的樣貌。

多年以後,我造訪了大木師阜的家,拜訪陳元元老先生。他的家乾淨溫馨,牆上掛的家居照片,是屋主經歷歲月洪流巨中,人與環境最有機的互動關係,讓記憶歷久彌新,在佐以石牆與木頭自然紋理與樸實氣味,樸實是庶民居所,最經典的氣味。

2019年,老屋的芳齡已經六十歲,元老先生說,已經有重修的計畫了。

陳元元是馬祖籍的大木司阜,第二代旗手。傳統大木匠師走到陳元元司阜,也是另種斷章的開始。他說,大樑稱添數,單數為吉;偶數檁條設桁枋于檁條之下,增加著橫向受力強度。他還說,橫樑之一是他以300元與我父親購得,那是他三天的工資。物資缺乏的年代,人力顯得蒼白無力。無論他說了甚麼?都涉及那個年代了營造氛圍、經濟規模、建築概念。「縣有一老,如有一寶」大抵是這樣。

啟蒙.學藝

馬祖有一句話:「結打天尊重」勤勞的人連老天爺都尊重。是的,陳元元的勤勞被看見了,聰明也被看見了。陳元元在自家蓋房子,從了張嫩嫩為師,從了作中學的精神,起早趕晚。僅在幾個月中,熟練「持斧削砍、拋刀修木」初級木作工夫,連「彈線劃記」、「製榫製卯」也不成問題了。彷彿前世的記憶,陳元元有天分、資質好,學木工比別人快些、好些。他的陳姓友人看在眼裡、心裡盤算者。

陳姓友人得知族親「高家」要蓋房子,舉薦陳元元來挑大樑,做大木師傅。「來蓋我家房子」高家說。「咦?」可以嗎?「可以的」對方說的肯定。他們沒有討論建造什麼樣的房子,只找到大門位置,陳元元比照自宅的棟架尺寸,請高家自行備料。那樣的年代,海島人會利用工作之餘,到山上、到海邊撿石頭。木頭,有餘錢就買,石頭擺在門口,木頭則會安放安全地方,那是家中重要的資產,蓋一棟房子是不容易的事,高家蓋房子,一樣不容易。(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