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筑 〈無言情〉評賞/顏曉曉

  • 2023-08-03

 離鄉渡海來

 暗夜思親淚潸然

 魂歸故里難

 〈無言情〉意指無法言說的心情, 只能默默放在心中,暗自沉痛與感傷。

 此帖俳句中的主角,因為戰亂的關係,不得已離開家鄉的親人,一個人渡海來到陌生的地方。在無依無靠的日子裡,除了要為生活打拚,縱使遇到委屈,也沒有人可以訴說,只能在深夜坐在窗前,想著在家鄉的父母親及家人,暗自流淚。

 原本主角懷抱一絲希望,能有機會早日回到故鄉與親人團聚。多年過去了,回家的心願終於達成。沒想到人事已全非,父母親早已不在人世, 連屍骨也找不到,他只能對著一片黃土跪拜哭泣,這是何等的淒涼與不幸呀!這也是戰爭帶來的痛苦與災難。

  二十一世紀是人類高度文明的年代,但由於少數掌權者的貪婪與自私, 在世界各地,仍然硝煙瀰漫,戰爭的陰影久久揮之不去,「烏俄戰爭」就是其中的例子。

 「落葉歸根」是每個不得已離開家鄉的人, 最大的心願與期盼;但如果因為戰爭的緣故,這看似簡單的心願恐怕也很難達成。

 「離鄉渡海來/暗夜思親淚潸然/魂歸故里難」短短十七個字,道盡了詩中主角的無奈與悲哀;同時也告訴我們戰爭是多麼的殘忍與不該。

 ◎作者感言 王筠筑

 民國三十八年,父親隨軍隊撤退來臺,離鄉背景舉目無親,六年後與母親成婚,從嘉義遷移至屏東空軍基地,從此定居屏東。

 我自懂事後,覺得父親是位個性嚴謹少言之人,因母親身體欠佳,生活重擔是他一肩承擔,清晨三點起床送早報,下午空閒時去機場除草,賺取微薄薪資,支撐一家生活開銷。曾經半夜醒來,看見父親坐在窗前望向北方,默默流淚思念雙親。

 民國八十年初,政府開放回鄉探親,我陪父親回老家,睽違四十多年,終於踏上家鄉的土地。二位姊姊已兒孫成群,親人相見卻無語,只有淚流滿面無限悲痛,問起爺奶才知已逝,家人帶我們去祭拜,卻只見一片黃土空地,未見墳塚,屍骨無存,父親見此景,跪地磕頭痛哭失聲,久久不能自已。我也不捨爺奶連墳都沒有,陪父親跪地淚流,此情何堪啊!

 如今父親已仙逝二十年,葬在桃園與母親同塚,無法落葉歸根,每憶至此總覺遺憾。戰爭造成多少人死傷,流離失所有家歸不得。如今俄烏戰爭,死傷歷歷,可憐人民付出悲慘的代價,值得全世界有良知之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