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海的人/徐夢陽

  • 2023-07-27

 如果不是那麼喜歡海,也不可能常常把海掛在嘴邊。我的那位樓友兼釣魚師傅,就是這樣的人。出生在基隆海濱,每次回家就要經過海岸,然後回到家遠眺也是海,生活在周遭的人,不少人都是靠海吃飯,海洋確實也是他們的冰箱,甚至是孕育下一代的工具。而不得已要討生活,從靠海的人走向平地,走進都市,成為做工的人,或是車子業務,早已被迫世俗化、社會化,但心中還是有那一片美麗的海,放假時,還是會回到老家,整理家中大小事務,祭拜長輩,接著望海療癒。

 初認識他的時候,就感受他的純樸直率,直到他開始主動與我攀話,說起故鄉的事,大部分都是關於海洋的,關於故鄉那些討海的人,以及海邊的事情。這對於我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畢竟從嘉南平原上來的人,難以理解沿著海岸線長大的人的日常。或許就是住在海邊,才有這樣的性格吧!我的內心總有這樣先入為主的預設,確實,大叔就是這樣的人,喜歡說海,喜歡海的一切,然後一有機會,就會驅車前往,開著他那老舊的裕隆汽車,車上放著釣具,以及水桶、補給品等,就這樣前往海洋。對他來說,不是去玩,去釣魚而已,多半時候,去海邊就好像回家一樣,因為從前老家的人就是這樣生活,從小到大,乃至於退休後的日常。

 某次,他邀約一同回去,說是故鄉的廟宇要拜拜,說很靈驗,然後晚上可以順便去吹吹海風,看看海,或是愜意垂釣。我正好沒事,也剛好是周五晚上,於是便答應他。他說,很可能會下雨,所以,第一課,就是叫我買件雨衣帶著,以免屆時下雨,拿雨傘也沒用。沒想到,他靈敏的第六感,也或者說基隆幾乎時常在下雨,所以這樣的預防,幾乎是用的到的。正因為習慣那樣的生活,所以每件事情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反應,而回到海邊,他就從一本正經,變得幽默,懂得說起海邊的故事,懂得開啟海邊的玩笑,我知道一切都是讓我不緊張,來面對陌生的海。

 對我來說,海洋幾乎僅存在電視影音所看到的,或是訴諸文字之想像,其他的頂多是港口邊的風景。在我真正見到海的時刻,就對於海肅然起敬,因為岸上放晴的天氣,岸邊卻是因為鋒面而像颱風一樣,風捲起好幾層樓高的浪,颯颯地在黑暗中發出聲響,透著一點神祕,也帶著無比的威力,讓人不禁退避三舍,只想遠離。而討海的人會看潮汐,與其說會看,倒不如說會運用農民曆,或是現在的氣象播報,就能夠準確掌握海邊的情況。真正判斷過後,就知道是否能夠出海,不能出海,就到港口邊討生活,等到海象好一點的時候,再利用時間捕魚。

 我也曾在制高點上,見到海平面上的漁船猶如星星般地照耀著整片海,那種景況很美,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但大叔總說,這些都是討海人,為了生計得熬夜,得冒著危險出海,好不容易海象允許,所以大家都出海了,祈求他們會有好的收穫。而他總用深邃的眼神,望向海的那一邊,彷彿也將祝福拋向遠遠的海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