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他何時歸來?他睜大眼看我,嘴插著管子,嗚嗚嗚的要說出什麼,但卻發現什麼也說不出口,只好輕微搖頭,再撇頭看向窗外,我才意識到,這問題壓根問錯人,我該問的是醫生,而不是無助的他。隨後我安慰他「不要擔心啦,只要有希望,一定會好起來的!」
※
去年十一月,父親在大家一陣兵荒馬亂進了加護病房。誰知造化弄人,這一住竟是二個多月。期間因病情時好時壞,一直在加護病房與普通病房間轉換。這二個多月來,生病的父親固然辛苦,但最辛苦反而是陪病的母親。因為父親病情不穩,又因疫情期間病房陪病的規定,母親有時住醫院,有時住家裡,有時只能探病,有時必須陪病。她除了頻繁來回醫院與家裡,還要奔波一堆送審資料,且在陪病時要照料父親的生活瑣事,幾乎沒有好好休息和睡覺。
母親的辛勞與心酸我們都看在眼裡,於是大家決定先請看護,來減少母親的負擔。自從看護來了後,母親總算輕鬆點,也能暫時在家休息,同時父親病情似乎也穩定些。然而,就在大家都開始樂觀之際,父親病情急轉直下,又再度進了開刀房,而且某些原因還連換二個看護,如此一波三折,母親只好又進了醫院陪病。
我的工作是騎車送貨,送貨路線幾乎天天經過醫院前的馬路數次。每次經過,我會抬頭望著這棟白色巨塔,除了傷感外,我想像父親正在裡面做什麼?是否也正無力望著窗外?想念家人嗎?知道家人也很想念他嗎?還是他正在昏睡?我好想衝進去看看他,但疫情關係每日只有一個探病時段,而且有嚴格的規定,所以看著大樓,想著他的臉,我難免眼眶有淚。
我想,每個做子女都跟我有一樣的念頭,非常希望能幫父親分擔病痛,但明知這根本不可能,卻老想著如果真能這樣,他就不需如此受苦。不過很有默契的是,即便我們心情有多糟糕,在父親面前仍有說有笑,我也請我二個孩子在爺爺面前多講些笑話和耍寶,逗他開心。畢竟這很重要,病人如果快樂,我們也會跟著快樂,而且據說快樂能讓病情好轉的快些。記得那時,我們能做的除了盡力樂觀外,還有真誠祈禱上天保佑,所以我們也請父親一起這樣做,全家都努力,希望能快點迎向曙光。
俗話說盡人事聽天命,大概是上天聽到我們的請求,父親終於在過年前出院。前幾天的年夜飯,絕對是全家人最開心的一次年夜飯,我們感恩、我們幸運、也幸福。
※
那段期間,偶爾會輪到我在旁陪病,我看到了身為榮民的父親,在病痛中呈現最真實的孤獨與無助,以及深刻感受到,我們陪病者內心極度的焦慮與煎熬。但無論如何,我們仍舊要懷抱希望,期待黎明,終將到來。
懷抱希望/夏子傑
-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