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灶時光/陳落遲

  • 2023-07-20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外公家也不例外。

 客運車一路顛簸,搖搖晃晃,穿村過鄉,好不容易到達終點站,再從終點站的小雜貨店步行,踩著碎石泥路不斷往上爬。一開始,陡峭的山坡一坡高於一坡,人都快要摸到天頂了;之後,才又峰迴路轉,數個下坡、上坡,等到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到外公家時,已是五十分鐘後的事了。這途中會經過外公的果園,它包含兩個小山頭,及夾在中間開闊的山谷平地,在我小時的眼裡,可真的是一望無際!

 外公是名副其實的「 山上人家」,不僅居住在深山裡面,養家糊口也都要靠山上的物產,其中龍眼是主要的經濟來源。所以幼年時,每到夏天龍眼採收期,我都會跟著媽媽回外公家幫忙。

 光是一棵龍眼樹的產量就相當驚人,更何況滿山滿谷的龍眼,加上當時交通不便,運送困難,因此外公的龍眼極少現採現賣,幾乎全部烘焙成龍眼乾,方便保存,價格也較好。

 烘焙龍眼的「焙灶」就建造在果園的山腰上,那是外公整地,牽牛踩踏把土夯實,再請工匠師傅鑿洞蓋成的土窯,一體成型,中空,底下留有添加柴火的半圓洞,上層形似方盒的「炕床」,就是用來烘焙龍眼的地方。

 採收烘焙龍眼是非常辛苦的,而在這段期間,焙灶就是臨時的家。

 一大清早,天還沒全亮,大人們就揹起器具採龍眼,外公家全是老欉的龍眼樹,兩三層樓高,採摘攀爬都得小心翼翼,稍不留意失去平衡,就可能重摔受傷;再則,眼睛要明亮,濃密的枝葉常有野蜂築巢,萬一不小心惹到牠們,可要被叮得滿頭包。燠熱的暑氣本來就像烤爐,樹上樹下幾趟下來更是汗流夾背,衣服不曾乾過,直到天色全黑。而生鮮的龍眼不能久放,需要快手快腳,兩三天內採滿一炕,隨即升火烘焙,火勢不能過猛,也不能太弱,更不能斷火,日夜巡視,持續四五天,方能大功告成。

 因此,為了工作方便,外公在焙灶外的空地埋鍋造飯,在炕床邊搭設簡易的床鋪,吃睡都在焙灶解決,沒有山珍海味,也不會一夜好眠,但我小小的心靈倒覺外宿有趣好玩,不以為苦。尤其,土窯烘焙的龍眼乾除有天然果香外,還有獨特的柴燒風味,非常特別,是我百吃不厭的零食。

 唯一能讓我震懾,事隔幾十年仍然打心底發毛的恐怖經驗是被惡狠狠的山蚊圍攻。那天,大人都去忙了,午覺起來已近黃昏,睡眼惺忪呆坐床板的我還摸不著頭緒,只覺耳畔嗡嗡作響,全身奇癢無比,不知所措,不由放聲大哭,引來媽媽匆忙趕到,一把攬我到懷裡,笑罵「憨囝仔!憨到不會躲到蚊帳裡!」

 如今,外公外婆都已成仙升天,山中環境也與兒時大不同,幸虧龍眼園有舅舅接手,每年仍可品嚐到土窯烘焙的龍眼乾,而我也總能在這柴燒的風味中,細細回味起那段溫暖甜蜜的焙灶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