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郵筒之美/潘憲榮

  • 2023-07-03

郵筒默默佇立街角,為大家服務,讓人感到格外親切,旅遊每回看到外觀較特殊的郵筒,我總會拍下它的身影和好友分享。有時也會刻意在此投寄明信片,為旅途留下美好記憶。

青蛙郵筒

造訪南投埔里桃米村,賞心悅目的景色,讓人身心無限舒暢。

漫步社區巷弄可看到很多裝置藝術,其中以青蛙文創最為醒目,大大眼睛、鼓鼓肚皮和結實的四肢,勾勒出生動活潑的模樣。「青蛙老闆歡迎您!」路口的迎賓意象,也以青蛙呈現農村之美。

青蛙是生態的重要指標,如果農地或溪流遭受汙染,青蛙就會銷聲匿跡。回顧當年921大地震,南投地區遭受嚴重災害,如何重建家園成了鄉親關注的焦點。經過多年努力,桃米村利用大自然好山好水的優勢,營造了一處優質的休憩場域,一年四季「嘓、嘓」的哇鳴,不絕於耳。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有一座相當具有意義的紙教堂,這座教堂原本是日本於阪神大地震後為撫慰人心所建築的教堂,後來台灣發生921大地震,為傳遞友善情誼,特地移建桃米村。為感受其美麗風采,特地偕內人前往參觀,感受人間的美善。

入口處,有一座青蛙郵筒,圓溜溜的眼睛、微彎的手臂、紅色的嘴巴,整體造型相當可愛;郵筒綻露笑靨,迎接眾人來訪,傳遞滿滿喜樂氛圍。我和內人在此投寄明信片給親友,希望好山好水的埔里能為他們帶來好運。

木造郵筒

造訪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群,這是一處連結在地歷史、文化與記憶的場域,各棟建築之間沒有圍牆、沒有界線的阻隔;開放性的空間,展現多元性與包容性。

早期大溪木材業相當活絡,產品頗獲民眾青睞,為喚回美好記憶,政府與熱心人士合力推動,以街角博物館的概念,營造優質的休憩處所。園區的木生活館、木家具館、藝師館、武德殿以及由六連棟歷史建築,重新規劃設置成的工藝基地,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尋幽訪勝。

漫步巷弄,處處有驚豔。古色古香的「壹號館」前,有一個相當特別的木造郵筒,十分醒目。「壹號館」是木博物館區,第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現為木藝生態博物館群資訊中心,以各種生動而精巧的裝置,鋪陳大溪人文歷史,彰顯其特色,值得細加品賞;仔細觀看,雅致的木造郵筒依稀散發一股難以言喻的幸福感。

巧遇一對銀髮夫妻在此投寄明信片並拍照合影,愉悅的笑容輝映著郵筒之美,令人稱羨。

螃蟹郵筒

新北萬里龜吼漁村,景色秀麗、漁產豐美,尤其秋冬時節,花蟹、三點蟹、石蟳……等漁產,格外新鮮美味,吸引川流不息的遊客,來此賞景、啖美食,享受生活小確幸。

文創能增添景點的魅力。小漁村的入口意象及漁港布置,均以萬里蟹為主軸,透過生動活潑的造型,展現漁村風情;一座座螃蟹公仔以友善的樣貌迎接遊客到訪。

漁港旁設置有螃蟹公園,藍天、大海、螃蟹在此交疊成賞心悅目的風景。值得一提的是,港區設置的郵筒,亦是以螃蟹為樣貌設計,草綠色的蟹身,又凸又圓的雙眼一張一閉,模樣相當可愛,吸引不少人來拍照打卡。我和內人開心地在此投寄明信片,留下美好的回憶。

類似這種結合在地特色的郵筒,令人印象深刻。前些時候,曾一起在馬祖服役的好友阿東,赴東引旅遊,特地和我分享在東引郵局前的仿燈塔郵筒。東引燈塔,屹立國之北疆,以其為發想設置郵筒;白色郵筒裝飾以海浪和黑嘴端鳳頭燕鷗,十分吸睛,頗具外島特色,現已成為旅遊東引的拍照、打卡亮點。

老舊郵筒

造訪平溪山城,名聞遐邇的聚落,由於秀麗的山水與天燈意象連結出優美景色,吸引不少尋幽訪勝的人潮。

循指標走往老街,古樸的老街隨地形而建,遊老街、啖美食,感受懷舊風情,讓人身心無限舒暢。值得留意的是,很多商家門面的妝點,均融入天燈之美,別具特色。

老街有一間歷史悠久的郵局,通往郵局的圍牆,剪黏有天燈的裝置藝術及漂亮彩繪,這處郵局現已變成旅遊熱點,大家來此探望全臺最古老的圓筒狀綠色郵筒;由於平溪當年礦業興盛,郵筒旁設置有一座準備投寄信件的礦工公仔,模樣相當可愛。

在郵筒前受託幫一對銀髮夫妻拍照,老先生告訴我,年輕和老婆談戀愛時,來過平溪旅遊,曾在此拍照並投寄明信片,今年是他倆三十週年的珍珠婚特地來此舊地重遊,找尋往日的記憶;人生旅途,有愛相隨多麼美好!

*      *

郵筒是街頭、景區常見的設施,融入文創思維,增添幾許耐人尋味的意境;偶而邂逅,何妨同框合影留下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