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打破低價國旅思維

  • 2023-06-28

 端午連假國人出國人口大增,當然國旅一樣旺,馬祖首日海空總計就迎來近二千人,連大坵島一天都可以擠上去八百人,馬祖訂房率更高達九成;然而越是如此,更應該細心思考,有多少人在連假過後有意願再次來到馬祖,國內旅遊一直無法擺脫低價的思維,殺雞取卵的經營模式,馬祖切勿重蹈覆轍。

 地方好,台灣才會好,歷經多年的努力及有心人的努力,終於有些地方看到灑到地方種子的發芽,只是面對多變的國際與未來,似乎我們總會覺得改變得太慢,眾人覺醒的太慢,追趕不上世界變化的腳步。台灣要推動觀光,但政府努力至今未見明顯成果,觀光產值在疫情來前,甚至不及台積電營收五分之一。

 疫情讓台灣百廢待舉,國內觀光停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離島算是最早解脫的縣市,尚未開放國外旅遊之際,國人總透過類出國的想像,讓離島旅遊大爆發,即便至今離島旅遊依舊是國人趨之若鶩之處,然而隨著國內外旅遊恢復正常,離島的疫情旅遊紅利會逐漸消退,只有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才能在未來持續吸引人前往。

 薰衣草的董事長在天下受訪的報導中提到,過去台灣人缺乏自信,總以為國外好,於是清境打造小瑞士,墾丁學希臘做地中海裝飾,但現在大家開始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高端的餐廳是推崇在地食材,澈底融入在地思考的元素。

 此次有機會重遊阿里山,甫開幕高端的飯店不再一昧的學習國外,納入在地原住民鄒族的特色,在飲食上也強化在地茶香與特色餐飲,只是美好的感受只停留在飯店內,往外一瞥都是製茶廠的鐵皮屋頂,阿里山擁有世界級的自然景觀,雲海、日出與神木,但外出用餐卻盡是免洗餐具與拋棄式塑膠桌布,以及品質低劣與重複的特產,正如專家所說遊客需要極大的包容力,才能忽視周邊的低劣品質,欣賞自然景觀。

 體驗是國旅升級的關鍵,過去必吃、必買、必去的打勾行程已經不吸引人了,馬祖需要創造不一樣的體驗,方能打造馬祖的專屬旅遊體驗,大坵與梅花鹿共遊聽來不 錯,但一天超過八百人登島,再加上無遮蔽的大太陽,人手一把草搶著餵食,不知道這樣的體驗,是否讓人願意再登島。

 遊客不再乎花錢,需要的是特殊的感受與體驗,董事長創造的大坵鋼琴或是坑道賞樂都是如此,用更貼心與舒適的服務,人們願意花錢去享受那專屬於自己一小時的感受體驗,而非人擠人的煩躁與無止境地等待,需要有態度有魄力的人,創造體驗的專屬價值,打破現在的低價惡性循環。

 馬祖擁有什麼,希望展現什麼樣風貌給人,這就是馬祖旅遊必須思考的重點,馬祖不適合遊覽車的拉進拉出,馬祖需要在行程中多些停留與體驗,遊客暴增卻將原本可以安心體驗的感受破壞,並非馬祖旅遊的本意,也許我們需要更多的用心,提升我們軟、硬體設施,並創造更多馬祖專屬的慢體驗,不要再複製低價國旅,讓馬祖旅遊無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