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心跳和我們的島--讀劉枝蓮散文集《天空下的眼睛》/李黎茗

  • 2023-06-20

 資訊隨手撈的年代,我總覺得最吃虧的行業就是出版商了,除了精打細算,還要擔心銷量。

 五月十九日無意中滑到劉枝蓮老師的帖文,文的內容是這么說的:

 「天空下的眼睛」四刷了,三月,我知道書賣到絕版,其實有些失望,為什麼不剩二、三十本,在書市慢慢流通呢?

 「調調看,些許書商還有書」我與遠景葉總說。

 「七年了,沒有賣出去的書,早已退回出版社」她說。

 喔~對喔。這本書出版已是七年前的事。閃過腦際,七年前的書(且小眾文化)要再版,要賣誰?我替出版商擔心起來了。

 葉總說:再刷吧!這個月剛好有另一本書要刷版,合二本省4000元,並接續的說4000元要賣好多本書。

 那,要再刷呢?我沒說。

 總之,葉總給刷了,並在書腰上加上「熱銷四刷」。

 於是,我以版權費取得些許的書,歡喜回饋給提供資糧書寫的島上。

 凡民宿業者、學校的圖書館……如果你(或妳)不嫌棄,歡迎私訊,每處以一本為限。三十本送完為止。

 讀完這篇帖文,我的鼻子不禁一酸,這是一本來到四刷絕版的書,一本馬祖歷史的文學之作,怎麼走得如此卑微。特別是看到最後一句,我也讀懂了其中的無奈及蕭條,但又是赤裸裸現實。我也厚臉皮的蕭條著向老師索取,心想如果沒拿到贈書,反正是在臉書上,尷尬不用對視,於是,我就鼓起勇氣魯莽了一次,我在貼文下寫到。

 「如果有幸得到老師贈書,我想排一本,贈給母鄉的縣圖館,先謝過老師,黎茗問安」。

 沒多久劉老師即親切又謙虛的回覆並叫我私訊留下地址。

 五月二十一日,天氣時雨時晴,一殯的素食拜飯在我手上輪翻上桌的同時,我的手機突然彈出一條信息。

 「姐,有妳的包裹,這次特別喔!連江縣議會寄來的」這是我的好鄰居發來的圖文信息。

 因為是在上班,我沒有認真看包裏上寄件人的名字,腦袋一直停在鄰居發給我的文字信息上,「連江縣市議會」及「李黎茗老師」收字樣。這是我在收了n多年的詩刊包裏時且是第一次有人用老師居稱我。

 當下我怎麼也想不到那個牛皮信封裡是已賣到絕版且四刷的「天空下的眼晴」;那天午餐後,趁倒垃圾的空檔,迫不急待地跑回來拿了包裏,又匆匆地趕到崗位,這過程我只花了約六分鐘,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劃開牛皮信封,一張醒目的腰帶,像磁鐵般勞勞地吸住了我。愛島嶼的人必讀的歷史溫情之作。當然我是愛這島嶼的人,於是我熬破了幾張幽深的夜,首先就跌入了序的聲音中。再來進入主題「故鄉。故事」扼住大江、挽入大海、與馬尾的一水之隔,共情了我打工生涯的第一站———馬尾區清祿鞋業集團,滾動的齒輪是馬達的流水聲。想家念娘我會站在閩江邊上,看海鳥親吻海浪,看海水黃酮沸騰,彷彿那翻滾的海在煮著我的心事。眼,婆娑不已。

 再來是歷史背景,書中的輯一,從一九四五年說起,再來是一九四八年的國共內戰,徐蚌會戰,外公口中吃葛樹皮場景在「天空下的眼晴」中有著異曲同工之心酸,書中的時代背景使得我又搜出了童年的夏夜,外公總是講古論今著「歷史不可仇恨,但不能忘記」,那是我們這個民族發展的過程,過程中必會有先烈們的血軀之身才能抵達安穩詳和。

 當這本書就在我咀嚼到尾章時,心底有個聲音蹦出,「妳應該是把它捐給省圖館,而不是縣圖館的。」是的,我突然轉了念,第一本馬祖歷史文學之作,怎可侷限在縣圖?它應該走得更廣才對。於是,當晚我就聯絡了江西省南昌市文學界的友人,請他幫忙聯絡省圖書館負責人,沒想這個省圖館負責人居然是友人的同學,後來一拍成案,不斐的運費,由省圖館一手包辦支付。

 就這樣馬祖女兒的歷史文學巨作「天空下的眼睛」在這個快速時代,時隔七年後,再次陪讀者長大,長大到之外,到另一個異域中去。因為我們都愛自己的島,都愛自己的故鄉,還有回嚼不完的自己的心跳和我們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