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向海致敬-正視海洋垃圾對環境危害

  • 2023-06-19

馬祖與海洋密不可分,但是,海岸上卻是常常堆積著永遠清不完的海洋垃圾。根據調查資料顯示,馬祖海岸線海廢密度居於全國之冠。馬祖四鄉島嶼分散,長期以來受到大陸地區的海漂垃圾影響,不但影響觀瞻,更是嚴重破壞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

馬祖列島擁有天然豐富的海岸景觀及美麗沙灘,然而,沿著各島海岸線走繞一圈,經常出現觸目驚心的畫面,伴隨著洋流、季風所帶來的海漂垃圾,堆積海岸、沙灘或漁港,嚴重破壞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近年來,海洋垃圾的議題,日益受到各界關注,新聞媒體相繼以系列報導方式,討論海洋所面臨的危機,提出各項問題與反思。

連江縣環境資源局指出,雖然政府與民間單位,經常辦理各種淨灘活動,惟需要人力、時間與資金來支持,只是短暫的解決方法。源源不絕的海漂垃圾,已成為海岸地區的另類特色,尤其是保麗龍、寶特瓶及各式塑膠袋等垃圾,更是最為常見,現已成為馬祖等離島的問題,也是臺灣本島的問題。大量的寶特瓶、食物包裝、塑膠袋等,是海洋塑膠垃圾主要來源。海洋垃圾不分國界,乘著洋流四處漂泊,成為海洋垃圾汙染的一大隱憂。

每年數百萬噸的「塑膠垃圾」,被丟進海洋中,對生物、漁業、生態、景觀等,都會造成嚴重影響。更有研究指出,如果人們再對海洋垃圾,仍持續置之不理,海洋中塑膠垃圾的總重量,恐將在2050年超過海洋中魚類的總重量,最終影響食物鏈,人類將會自食惡果。在這些海洋垃圾中,塑膠垃圾約佔 90%的比例,主要因為塑膠製品,製造成本便宜、使用便利、容易取得,且經常是一次性或短期使用,以致於塑膠垃圾泛濫。這些塑膠製品垃圾,經過海水沖蝕、太陽照射,會分解成塑膠微粒,由於其體積小,容易吸附汙染物,透過各階層食物鏈,被魚、蝦、貝類等海洋生物攝食,再經由食物鏈過程,最後魚、蝦、貝類,被人們食用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

環資局表示,清理海洋廢棄物看起來是例行事務,但後端處理可是千頭萬緒。近年在縣府不斷宣導下,讓垃圾成功逐年減量,資源回收也是大有斬獲;環資局將秉持「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理念持續推動相關政策與活動,辦理全民淨灘、海洋保護宣導活動,從海面、海灘到陸地,從源頭減量到外來的垃圾處理,擬定執行策略,來面對海洋垃圾的挑戰,並喚起民眾對海洋保育、環境保護的重視。

海洋本身不會產生垃圾,海洋垃圾大多是由陸域棄置的廢棄物進入海洋,亦有從其他國家來的海漂垃圾。海洋就在我們周遭,我們的行動將決定海洋生態的永續,這關乎海洋的未來,也關乎你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