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立小島缺水的憂患意識

  • 2023-06-14

我們使用的每一滴水,後面有多少人的努力,一般人平時不會想到,打開水龍頭就用已經是日常,如果沒有那就是政府做得不夠好,但專家說政府水源開發幾乎已經做到極致,缺水的危機卻依舊籠罩全台。馬祖去年的此時南竿蓄水量還不到三成,經常性的面對缺水危機,幾乎都仰賴著海淡水,但用電換的水,不但成本極高,更不符合淨零排碳的目標,唯有教導島上每一位鄉親,實踐負責任的用水行為,方是永續小島用水的唯一解方。

台灣是世界排名第十八的缺水國,一般民眾身處每天用水無虞的生活環境,根本無法體會,因為缺水是政府的問題,是老天爺不下雨的問題,卻沒人想過是人類用水浪費的大自然反撲結果。雨量即便豐沛,台灣也留不住太多的水,下兩天雨成災,幾個月不下雨成旱,缺水的憂患意識必須在每一個人心中,因為這會是未來的日常。

根據水利署發布的台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推估2036年全國水資源會較現今成長百分之七點三,台灣水資源缺口為每日六十八萬噸。氣象專家已經預測,在現在全球氣候異常的狀況下,台灣未來發生乾旱的頻率會越來越高,乾旱延續的時間越來越長。就算是大家認為陰雨綿綿的北區,本世紀中也將開始春雨減少,過去乾旱熬一下就過去,未來則越發熬得困難。

台灣的水電價格在政治的干預下,一直不能反映實際成本,根據國際水協會2018年針對39個國家和198個城市發布的水務統計,台北家戶每日用水量高達326公升,在有公布資料的173個城市中排名第八,在國家首都中更是排名第二,比東京高出近五成,但台北水費負擔率卻是全球首都倒數第二,廉價的水讓多數民眾遺忘水的珍貴。

馬祖各島水庫蓄水能力有限,前年東莒就面臨嚴重乾旱,幸而東莒海淡廠興建及臨時機組建置完成,開始運作產水,方得以擺脫運水的窘境。馬祖各島現在都有海淡廠支應,但海淡廠本身就是高耗能的產物,原本應該是應急所用,現在卻成為日常運作。

水當然是民生基本需求,馬祖用低於成本的價格使用自來水,更應珍惜每一滴用水,海淡廠幾乎是島上產水的最後手段,因此我們更應該利用現在,大舉改善水庫容納量,以及推動各項蓄水政策,讓馬祖缺水的可能風險降到最低。

水資源同樣匱乏的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各有一套用水資源政策,新加坡每人日均用水為158公升,遠低於台灣的282公升,現在新加坡還訂出2030年,要將每日人均用水降到130公升的水準。當然新加坡的水價是台灣的四倍,更落實學童的節約用水觀念,小學還辦理限水演習,活動當日關閉學校所有水龍頭,只發一包飲用水,與一桶的生活用水,從小就建立珍惜水資源的態度。另外,還有節水志工到家活動,派員到用水量高於平均的家中,診斷用水超量的原因,協助安裝節水設施等。

台灣已經是世界排名十八的缺水國家,馬祖更是平日就仰賴高耗能的海淡廠製水,我們沒有條件浪費水資源,必須建立負責任的用水態度,只有大家從平日生活習慣去改變,不浪費任何一滴乾淨的水,缺水才能與我們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