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國家海洋日,連江縣環資局日昨舉辦「沙灘有愛,垃圾不在」活動,邀集軍民響應,一起加入行列,一起愛護海洋。透過教育宣導與實際淨灘,喚起軍民對海洋環境保育的意識,以行動保護馬祖沙灘。縣長王忠銘表示,馬祖是我們的家園,海漂垃圾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更需要大家一起挽袖投入海岸淨灘行動;面對中國大陸的海漂垃圾問題,縣府將持續與陸方協調共同努力改善,讓我們的海洋資源可以永續經營。
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的72%,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和維生根據,不論交通運輸、漁業捕撈、資源開發或氣候調節,都與人類的關係極為密切。近年來人類對海洋過度的開發、破壞性的捕撈方法以及海洋污染,特別是陸源污染,使敏感的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全球暖化造成海面上升,嚴重威脅島嶼及沿岸。為了喚醒人類對海洋的認識、保護及永續利用,聯合國在2008年12月5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11號決議,決定自2009年起,指定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聯合國希望世界各國都能藉此機會向人類賴以生存的海洋致敬,瞭解海洋所蘊含的豐富價值,並慎重審視全球性污染和魚類資源過度消耗等問題。
四面環海的馬祖列島,對於海洋垃圾的為害應當更為深刻。龐大的海洋垃圾中,大多數是跨海從大陸漂來的,但是也有部分是自己製造的。將海洋當垃圾場的行為,不但影響海域生態,甚至到了我們的餐桌,被我們的身體消化。超過一半的海洋垃圾,都是用完即丟的一次性商品,例如免洗餐具、飲料罐等等。檢視我們清理海邊垃圾的過程中,飲料蓋、食物包裝容器、塑膠袋、紙袋、免洗餐具、塑膠飲料瓶、玻璃飲料瓶、鐵鋁罐、繩子等東西是應有盡有,而這些從海裡撿起來的垃圾也告訴我們一件事實,除了公部門與企業的責任之外,每一個人都必須為海洋垃圾的污染負起責任,因為我們貪圖便利的行為,造就了龐大的海洋垃圾大軍。
再來,更嚴重的是那些卡在海底或隨波逐流的廢棄漁網,圍網、流刺網、拖網等各式網具,不斷的捕殺魚蝦蟹類,這些主要由聚酯纖維製成的強韌漁網,預估得花數百年才能被分解。海洋生物很容易被人類的垃圾纏住或困住,當海洋中垃圾泛濫成災時,將會是海洋生態永遠的夢魘。
對於海洋垃圾,每個人都有責任,而且難逃其咎。不小心遺落路邊的一個塑膠瓶,從超市帶回來的塑膠袋,都有可能會悄無聲息地潛入了大海。身居內陸地區的某個人從車窗裡扔出的一個菸頭,和海邊遊玩的人丟棄在沙灘上的垃圾,都一樣容易流入大海。不管住在哪兒,每個人都應該承擔一份責任,因為只有這樣,海洋才可能不繼續惡化為一個超級的人造大垃圾場。因此,要減少垃圾對海洋的破壞,除了喚醒大陸對岸的重視外,我們自身也必須針對船隻漁網、漁具、機油建立回收機制;對於漁船使用的保特瓶應建立監督機制,對於非法傾倒垃圾的漁船予以嚴懲,杜絕直接將海洋當成垃圾場的行為發生。
社論/共同加入海洋保育行列 維護馬祖海洋資源永續
- 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