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近期新冠疫情再起,近7日(5/31-6/6)每日平均新增24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5/24-5/30)之每日平均新增208例上升17%;除了新冠病毒外,腸病毒疫情也進入高峰期,新冠肺炎疫情正式進入第四波流行,顯示社區確實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時代。
受到變異株變多、口罩令鬆綁、人口流動增加等因素影響,目前台灣地區的新冠疫情的確持續向上,從5月中旬起,明顯感受到確診新冠肺炎人數又逐漸多了起來。疾病管制署則預估,這波疫情將在6月下旬達到高峰,到時候每天將新增約3萬名新冠陽性個案。
新冠疫情三年多來,從病毒株生命周期分析發現,武漢原始株14個月、Alpha株12個月、Delta株9個月、Omicron則為6個月,Omicron變異株BA.1至XBB更只有3個月,可見Omicron的變異速度更快。因此,當遭遇Omicron疫情時,容易形成大流行,而且隨著病毒演化進展,不論是單價或雙價疫苗的保護力都會隨時間持續下降。目前歐美國家已經度過新冠肺炎變異株XBB的大流行,在小區具有免疫保護力,但東南亞國家受到Omicron變異株XBB.1.16的影響,在病例數及死亡率都有上升趨勢,而台灣也正是受到這一波疫情的影響。5月以來,台灣新冠疫情中重症案例持續上升,所幸藉由醫療量能調整,死亡率持平,但未來仍須持續觀察。
雖然確診數字增加,但民眾無須恐慌,應把新冠病毒視為感冒、流感一樣的存在。目前台灣累計有1000多萬人曾確診,其中99%都是輕症和無症狀,新冠變異株的傳染力、免疫逃脫能力較強,但並沒有明顯增加重症和死亡風險。對於一般健康族群來說,因有較好承擔能力、疫情升溫也無須緊張;但若本身有慢性病、染疫後重症高風險群、或沒有接種疫苗,承擔風險的能力就比較低,應隨疫情升溫調整防疫作為,如出門戴口罩、補接種疫苗等。
根據疾管署的最新規定,於醫療、醫事、老人福利機構、一般護理之家等需按規定戴口罩。下列情境則為「建議」戴口罩,包含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的場合、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輸工具者(復康巴士、校車、救護車)時、出入長照服役機構、榮民之家、兒少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高風險感染場所時。
疾管署指出,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效力,符合資格且尚未接種民眾儘早接種,並仍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習慣,特別是以下四種情形: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及他人健康。新冠病毒沒有消失,疫情還在持續,民眾仍要評估個人風險、做好防疫和自我管理。
社論/新冠病毒不會消失 民眾應隨疫情變化調整防疫作為
- 20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