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漁源枯竭已是經過聯合國認證的事實,近年來世界各國無不投入各項漁業政策改革,其目的是希望透過人為的管理、管制達到資源永續的目標。近來有關大陸漁工是否開放以及推動水產養殖業復甦等議題備受各界關注討論,從政策趨勢及現況科學數據來看,「限漁」已是大方向。而「限漁」並非「禁漁」,應在理性的原則下廣邀意見,在兼顧漁民生計與資源永續的前提下,找到真正適合馬祖發展的漁業政策並落實推動。
「漁業」係指採捕或養殖水產動植物業及其附屬相關產業,「資源」則是人類為了從事各項生產活動,而能加以利用的各種物質,因此「漁業資源」意味著現在正被漁業行為所利用,或將來可能被利用的漁業生物群集而言。隨著全球陸地可耕地不斷遭到侵蝕減少,來自海洋的漁業資源已成為全球人類重要之食物來源地,由於全球人口不斷增加,漁業資源佔人類糧食、經濟及貿易之比例亦逐漸提高。因此漁業政策的擬定各國無不視為重要產業政策。
傳統中國人「以農立國」,馬祖則是「以海為田」,近年來沿近海漁業面臨的問題包括漁業資源過度利用、海域生態環境污染、重要棲地生態環境被破壞、違法從事漁撈作業、本國漁業勞動力短缺等。由於整體漁業大環境的改變,政府乃逐步推動責任制漁業,落實漁業資源管理,以永續利用漁業資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在1995年通過責任漁業行為規範,其中第4條為防止過漁及過度捕撈,第10條為促進責任制漁業之共識。透過實施責任制漁業,從政府、漁民團體、漁民及民眾,在自主管理、重視及維護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下,將能確保有效管理及永續漁業發展。
馬祖的漁業發展在近一、二十年發生巨大變化,海裡的魚一年比一年少是不爭事實,除了全球漁源枯竭大環境所致外,人為的管理亦是原因之一,其中比較爭議的是漁工政策。現在各行各業都面臨缺工危機,當然也包含漁業人力,大陸漁工與外籍漁工都可彌補人力不足,所以重點不在於要不要開放大陸漁工,而是如何落實漁工管理與漁場管理,甚至因應未來養殖業可能取代傳統漁業的趨勢,開放養殖專用漁工也是可以討論的議題。
馬祖的漁業發展面臨重要轉捩點,不論是傳統、休閒、或養殖漁業,政府漁業政策的制定應在「限漁」的大方針下,兼顧各產業族群的生存與發展,應設法落實責任制漁業推動,包括海洋漁業捕撈管理、漁獲資料蒐集、觀察員制度、漁船船位監控、加強違規取締、設立漁業資源保育區、增裕水產資源(種苗放流及投放人工魚礁)、降低漁獲努力量(漁船限建、漁船收購及獎勵休漁等)及漁業科學研究等,才能讓大海資源生生不息。
社論/漁業政策擬定應朝「限漁」方向
- 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