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打電動不稀奇,台灣面臨斷涯式老化的社會現狀,這幾年除了積極推動長照2.0政策之外,也在全國各縣市增設各類老人教育的學習場所,鼓勵老人終身學習,學習內容不再僅止於過去插花、書法、太極等靜態內容,電競也成為銀髮課程之一,快樂學習、忘記年齡從來不是口號,誰說退休就應該在家帶孫,活躍老化、積極學習才是現代銀髮族的主流。
不久的將來,全國老人占比將大於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每五個人就有一個老人,面對這麼大比例的人口族群,如何有效提升其社會參與,以及活躍老化,已然成為政府與民眾的重要目標,畢竟家家都有一老,以後眾人都會老,如何打造快樂老化的生活環境,絕對是重要的社會福利政策。
從2008年開始,教育部就開始推動高齡教育在地方扎根,結合各級學校、民間單位等地方資源,建置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大學或是長青大學,為銀髮族群提供更多樣的學習課程與休閒活動,項目多元豐富的程度,已經遠超過一般人想像,從英文、跳舞、寫作、戲劇、水電、廚藝、3C應用等,現在電競、重訓、健行朝聖之路、專屬男性的廚藝班等,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一定有動心的學習內容。
在家庭、工作、學校之外,被譽為第三空間的圖書館,原本就是歡迎各年齡層的知識典藏空間,現在也開始針對銀髮族推出各項更貼心的學習機制,有的縣市政府更直接將樂齡學習中心,設置在圖書館內,公共場域內有免費的書報、網路資源,更隨時都有館員在,避免老人獨自在家發生意外,出門前往圖書館也至少達到步行運動的效果。
許多圖書館已經開始配合地方特色,開設相關的樂齡學習課程,像是大同區樂齡學習中心,因為周邊的永樂市場,就有拼布染色的課程,文山區的就開始說唱藝術課,郊區點的就開設有機農園課程,還有配合設置有演藝廳的開設戲劇課程等,真的是豐富到超乎我們的想像。
甚至還有出動出擊的「宅配學習模式」,像是台南麻豆的樂齡學習示範中心,就化被動為主動,開著車載著擴音器及投影設備,前往長輩最愛聚集的廟口或活動中心,吸引樂齡族群目光,不管是基礎的生活類課程,還是衍生的創新課程,效果都意外的好。
全世界都應該精進老人學相關知識,因為過去從沒有一個世代像我們活得這麼老,所以幾乎沒有參考學習的對象,許多偏遠地方因為年輕一輩工作讀書外移,多數只剩退休老人,只能閒聊、追劇、買菜、顧孫,確實讓辛苦一輩子的長者無所適從。
退休長者更應為自己而活,現在出現許多極富特色的樂齡學習課程及活動,像是樂齡學習性旅行、長者電競比賽、不老重機隊等,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參加,退休更應為自己而活,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退休生活。
社論/翻轉樂齡學習模式
-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