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岸和平 兩馬和協

  • 2023-05-25

 兩岸和平,兩馬(兩門)和協,這是雙邊共同目標,從過去對峙至現今緩和,由小三通擴大新四通,這是兩邊共同理想,在推進過程中,預劃中長程項目、範圍、期程是必要元素,只要對地方有利,不宜流入意識形態或是選舉口水。

 河,兩岸的人心思都不一樣,更何況隔一個海,有的事需要時間、歲月,我們這一代不能解決,下一代就會達標。當然,民主社會最可愛、最珍貴的地方,就是多元不同聲音,我們給予尊重,但是從兩馬(兩門)時空背景、地緣關係以及情感,鏡射了雙邊百年歷史,走祖先的路,找回先民老路,就是最原始的動力。

 兩岸和平,自俄烏戰爭發生後,人們深刻感受和平珍貴,不希望陷入危險邊緣,而兩馬(兩門)和協,傳遞和睦無間、同心協力,這也是正向能量發展,雙邊地方提出理想目標,共同努力推前屬好事,可以提出更好意見、構想,不宜一味路線及意識形態之爭。

 兩馬先行、兩門先開,在兩岸交流進程中,扮演了和平先鋒角色,尤在兩岸情勢緊張時刻,或多或少減緩衝擊,或是兩岸敏感事務,地方性小三通具調和作用。

雙方交流互動,需要試驗,小三通最具彈性靈活,諸多事務也是,循序漸進,逐步達標,除人船往返擴大開放之外,金門、廈門通水也是一大突破,民國107年通水,根據金門方面報導,水情越來越穩定。當初,兩岸通水,各種負面聲音一堆,現今事實證明這個政策是對的。

 資源、能源共用共享,減少諸多破壞生態,且提高生活便利品質,兩馬通水、通氣、通電、通橋現在不能,不代表未來不能,況且推進事務中長程計畫,有步驟方向,經時間積累,終有水到渠成一日。

 兩岸新四通是大陸根據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13屆全國人大2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兩岸要應通盡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重要論述。誠如縣府強調陸方「政治」上理念,致力推動新四通工程,我方為廣大鄉親需求,解決地方日常生活問題,推動「政策」上需要,以區位優勢及歷史淵源,創造發展商機,獲得雙贏契機。 

 隨著內外情勢瞬息萬變,過往不可能的維度,都有可能轉向,政治也是如此,過去的圍堵堅持,搬回現在覺得如同童稚,磋跎大好歲月,浪費無謂時光。就如地方所言,「政策」上需要才是最務實,凡是對地方有利,對民眾有好的措施才是最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