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護眼從小開始

  • 2023-05-10

 根據上個月教育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國小學童視力不良率較十年前略為下降四個百分點,馬祖地區下降幅度相對較少,大約為二個百分點,在好山好水的馬祖,應該鼓勵學童更多時間戶外活動,降低使用手機或電腦螢幕,避免過小就高度近視,引發各種眼睛病變。

 在此次公布的國小學生視力不良率,馬祖居離島地區最高,以各縣市來說,都會區學童的視力不良率普遍較高,但其中嘉義市的百分之五十點六是全國最高,其次是基隆市的百分之四十九、台中市百分之四十七點五、連江縣則是百分之四十七點三、新北市百分之四十七。最低的則為台東縣的百分之二十八點七、屏東縣的百分之三十六、花蓮縣的百分之三十七點六,及南投縣的百分之三十八。

 馬祖十年前同樣也是近百分之五十,也就是每兩個孩子就有一個是近視,近五年來起起伏伏,106及108年都曾經降到百分之四十,但這兩年也許是因為疫情線上上課的頻率高,讓孩子的近視率又提高到百分之四十六及四十七。

 馬祖在眼科部分的醫療確實需要協助,在108年就曾經與新北市護眼方案合作,讓在地父母前往台灣時,都能到其百餘家合約醫療院所進行免費視力檢查,共享都會區的醫療資源,這對於專科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馬祖,確實有所幫助。

 上述的數據是國小的學生,111學年度國中生視力不良率則為百分之七十三點二,高中生更高達八成一,這也顯示近視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國健署指出,年紀越小近視,長大越容易有高度近視(度數大於500度),因為年紀越小近視,每年增加的度數比成年人多,小學及國中生每年平均增加100度、高中生每年平均增加50度。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百分之十會導致失明。

 教育部近年持續推動視力保健策略,像是下課教室淨空,盡量讓孩子到戶外或操場活動,也不斷的宣導用眼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但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甚至是線上課程的盛行,學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機會大幅增加,教育部建議家長使用相關的APP,像是網路守護天使、視力存摺等軟體,定時的提醒用眼時間。

 導致孩子近視的危險因子除了先天因素,最大的原因就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看電視屬於中度距離,反而沒有長時間、近距離閱讀寫字,看手機、玩電腦、平板電腦遊戲來得危險。及早發現視力不良才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期,眼科醫師建議,孩子上幼稚園後務必開始接受眼科檢查,通常三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配合接受驗度、四歲時可以配合比出視力。

 每週戶外活動至少11小時,可減少五成發生近視機率,還有讀書光線充足,坐姿正確、均衡飲食,加上每年一到二次的視力檢查,當孩子還小時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的靈魂之窗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