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福州/從單純養殖變為養育結合 水產種業「連江芯」越來越多--福州晚報

  • 2023-05-09

 2023/05/08(福州晚報報導)自主培育的高優品種「黃官1號」海帶喜迎豐收;作為優良品種,引進的三倍體牡蠣月底將大量上市,連江還在加緊培育工作,現已建成育苗室、育苗池、配套育苗設施……昨日,記者從「全國海洋大縣」連江縣瞭解到,當地在養殖、育苗等方面持續發力,尤其注重從單純養殖變為養育結合,積極打造水產種業「連江芯」。

 「我們這裡位於閩江、敖江入海口,咸水淡水交匯,營養物質充足,加上今年海水溫度適宜,海帶長勢良好,預計產量可達1.2萬噸,產值近1000萬元。」在連江縣曉澳鎮目嶼島附近海域,漁民陳訓燦拉起一長串海帶,笑顏逐開。

 「今年海帶大豐收,總產量同比增長約30%。連江海帶育苗量占全省的60%、全國的4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海帶無公害良種育苗基地。」科技特派員王為剛說,連江加強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等機構合作,培育的「黃官1號」「閩優1號」等高優海帶苗產量高、成熟期短、抗病能力強,畝產20噸至25噸,養殖總面積近10萬畝。

 連江堪稱「福州的牡蠣之鄉」,本月底,當地引進養殖的2萬多畝三倍體牡蠣也將迎來豐收。據介紹,傳統牡蠣為二倍體,三倍體牡蠣是採用細胞工程技術培育的優良品種,具有生長快、個頭大、成活率高等特點,相比傳統牡蠣增產30%以上。

 據瞭解,連江縣在黃岐灣和定海灣海域建設萬畝三倍體牡蠣養殖示範區,同時推進育苗工作,目前育苗室、育苗池、配套育苗設施已建成。

 不僅在海帶和三倍體牡蠣上發力,作為「中國鮑魚之鄉」的連江,自主培育的鮑魚良種綠盤鮑已實現規模化育苗,今年投苗量可達6億粒,同比增長超2倍。

 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依海而興,連江縣正深入實施產業帶動工程,以鮑魚、海帶、大黃魚、對蝦、三倍體牡蠣等優勢品種為重點,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和現代種業基地,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漁業產業體系,助力福州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