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後,大批軍隊隨國民黨政府來台,這些軍人因難以自由婚配、缺乏情感宣洩之管道,產生諸多問題並影響軍紀。故「軍中樂園」制度在民國40年被提出,42年著手修訂<設置軍中樂園辦法>並於隔年頒布,46年統一更名為「特約茶室」。
位於獅子村上方山腰的東引特約茶室,乃東引戰地政務時期的時代側寫。民國46年(1957),曹維漢將軍在防區官兵的要求下,租用南澳一棟民宅(今9棟國宅附近)設置東引特約茶室,後搬遷至現今東引酒廠位置;又因酒廠擴建,且配合(設置特約茶室實施辦法)第七條「應設於鄰近營區、隔絕市區之僻靜處」規定,再於民國50年遷到現址重建。
早年,東引特約茶室由東引指揮部政二科直接督導與經營;後因招攬侍應生不易於民國72年轉為民營,更名「怡春院」,並於72年進行內部整修。雖改採民營,但仍由軍方派員管理,稱「東引地區物供九八一營站所屬怡春院」,並增加卡拉ok設備、撞球桌、小吃飲食等休閒營業項目。至1990年間,時任立法委員陳水扁發現婦女被「輔導」到外島軍中樂園就業,認為違反婦女人權,經向國防部提出緊急質詢,軍方順應潮流,從民國80年(1991)底開始陸續關閉金門、馬祖軍中樂園,而東引特約茶室也在民國81年結束營業,為全國最晚停止營業之特約茶室。
東引特約茶室伴隨戰地政務近40年的外島軍隊「性服務」已走入歷史,而今所見之建物規模,即為民國50年重建、72年修建後的原貌。近65年的歲月,東引特約茶室體現昔日因應特殊戰地時期的制度產物,具備時代性,其環境氛圍足以訴說昔日的軍事與性別之意象。
東引特約茶室來由
- 20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