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即將進入燕鷗季,過去著名的北竿鐵尖島燕鷗保護區已經連續兩年不見燕鷗過境棲息,專家們調查認為人為干擾是造成燕鷗卻步的原因之一,立委陳雪生國會辦公室為此要求相關單位嚴格落實管制,將人為干擾因素降至最低。近年來馬祖燕鷗生態產生了大變化,除了數量與日俱減外,就連往年候鳥遷徙的路線都十分無常,在沒得到生態變化的確切答案之前,避免人為干擾是目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如果說是海洋生態丕變導致燕鷗生態不穩定,那沒必要的人為登島及干擾就會是壓垮生態的最後一根稻草。
西元2000年生態攝影家梁皆得在北竿中島發現了黑嘴端鳳頭燕鷗,於是我們把這種鳥冠上神話之鳥的別名,自此馬祖的燕鷗生態成了重要的觀光資源,而相關的研究計畫及經費接踵而至,多年下來大家對這種每年夏天都會出現的鳥有了更多認識。而國際鳥盟也因為神話之鳥的發現更加關注燕鷗族群的大環境生態,國際間多國也著手進行生態保育工作,就連保育觀念起步較晚的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都急起直追,台灣在這方面投注的研究心力及經費反而顯得薄弱。
中國人有句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大部份的生物均視食物為生存的主要考量,近年來馬祖燕鷗生態的變化與全球海洋生態變化有極大關連,全球漁源枯竭這是聯合國的研究報告,這表示靠海魚為主食的燕鷗也難逃因漁源枯竭導致食物缺乏的命運。因此在人類無法逆轉海洋生態多樣及豐富性之前,還給野生動物應有的棲息空間是可以立即馬上落實的工作,馬祖的燕鷗保護區就是一例,不必要的登島行為必須停止,不當與不法的行為更要禁止,在沒有更主動復育作為之前,至少應做到被動的保育。禁止不法及不當登島只能算是消極被動的保育作為,但也是相對容易落實的管制動作。
過去曾發現在保育期間有人違法登島進行採蚵等情事,這種行為對原本就脆弱的燕鷗生態造成極大威脅,尤其在小鳥孵化前的干擾影響至鉅,沒有新生的小鳥就不會有成長的族群,也是整體燕鷗數量下降的主因。燕鷗是馬祖重要的生態資源,也是生態重要指標,沒有燕鷗代表海洋生態起了變化,過度的捕撈和不當的干擾行為產生了生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物種的消失甚至是滅絕。生態保育不光只是海岸巡及政府專家學者的事,全民的保育觀念落實與否才是成敗關鍵,其次是有關生態研究要導入更多科學方法與更務實有效的作為,跨境合作讓每況愈下的生態系統起死回生。
社論/別讓人為干擾成為壓垮生態的那根稻草
- 20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