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祖列島被喻為散落閩江口的一串珍珠,現在大家習慣統稱馬祖為四鄉五島,其實早期戰地政務軍管期間馬祖是四鄉十島,這其中包括了與大坵並不相連的小坵島。
早期戰地政務期間統稱馬祖列島為四鄉十島,包括南竿、北竿、東引、西引、東莒、西莒、大坵、小坵、高登、亮島。其中北竿的小坵島早期是大坵人放養山羊的牧地,偶爾會有人住在島上草屋內,因此這十島最早都是所謂的「有人島」;大坵與小坵看似連在一起,其實中間相隔一條約10多公尺的水道,兩島並不相連。後來大坵因居民及駐軍相繼在80年及87年全數外移,成為一度被人遺忘的無人島。
戰地政務後期因東、西引透過路橋連結而成為一座島,地方自治初期才開始統稱馬祖列島為四鄉五島,但隨著地方建設需求發展,未來島與島之間可能透過路橋連結,島嶼的面積會越來越大,數量可能越來越少。
小坵島與大坵島不相連 早期為馬祖四鄉十島中的有人島
- 2023-04-26

小坵島與大坵島並不相連,早期也算是馬祖四鄉十島之中的一座有人島。(圖/文:陳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