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回馬祖徒步人/楊喜鈞

  • 2023-04-26

 讓馬祖自然景觀步道的海浪聲、鳥語或一方寧靜包圍自己吧。

 上次專心走路,感受著一步一腳印的時光,還記得是什麼時候嗎?

 自然景觀步道

 若是一趟旅途能把自己丟到一條徒步無止盡的自然景觀步道,將沿途遇見的山、海、石頭、天空、天上飛的、地上爬的、說話的動物、無聲的植物,透過自身對於光線、色澤、風速、聲音、氣息等理解,全然吸收,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對喜歡親近大自然的人來說,就是最幸福的事了吧!

 馬祖自然景觀步道

 馬祖北竿、南竿、東引、莒光的濱海步道、環山步道、或是村子與村子之間的公路路段,經常能夠發現徒步環島旅人的蹤跡,畢竟四鄉五島島上腹地範圍屬於人類一天能夠徒步走完一圈的時限,路況路線也相對單純,對於想要好好走路的人來說,確實可以放心愛怎麼走就怎麼走。我也不例外,總刻意安排一個上午或下午,隻身一人走在山海之間的景觀步道,讓視野保留不見過度人為產物的遠方(但低頭看到的水泥地板還是人為的啦!哈~哈~),讓耳朵只被海浪、海風、鳥叫聲包圍,讓嗅覺刻意感知海水鹹味和山林傳來野生動物的味道,一個個把來自自然的能量吸收起來。

 「怎麼走到哪都沒有人?」馬祖畢竟是個人氣觀光地點,尤其暑假遊客人數幾乎直逼島民總數,但我仍能發現幾個翻過山頭、轉過彎路後,就不見任何人與聲,享受片刻只有大地與自己的瞬間,像是北竿大坵島的徒步環島步道、東引的國之北疆步道、南竿津仁步道和東莒東洋山步道。給自己幾個半天,作一回好好感受自然景觀步道的旅人吧。

 北竿大坵島徒步環島

 自下碼頭,沿著緩坡往上爬,迷彩圖樣的石板樓梯,本以為大坵感覺與馬祖南北竿風情其實差不多,但其實屬於無居民島嶼的大坵島,大半屋舍都是數十年前遺留至今的廢墟,島上僅有一間茶飲外帶店舖,供應抵島遊憩休息的遊客;大坵島道路沒有路燈、沒有車輛、除茶飲店外,沒有任何的遮蔽建築,盡是海風、桑樹和梅花鹿。

 沿著樹蔭繞大坵島一圈的環島步道,大概2小時,全程平緩,視野遼闊,樹林蕨類小草自由生長,綠意佈滿步道、階梯、廢棄軍事建物,一陣海風吹起了黃土,讓我有種大航海時代哥倫布初踏登島,來到上個世代文明廢墟的錯覺。當然了,很多旅人是衝著野生梅花鹿而來,但若想好好觀察他們,建議得避開人潮,靜待一陣子,牠們才會出來吃草覓食閒晃。

 南竿津仁步道

 一早醒來的散步時光,經過半廢棄的軍事碉堡、中間長草的戰備車道和如龍貓隧道般樹蔭林道,往返一趟約15-20分鐘,這段時間完全沒有遇見半個人,一股身心舒暢的愉悅感襲來。

 連接仁愛村與津沙村,津仁步道是南竿少見的戰備車轍道,步道全線沿著海岸斷崖而行,除了兩村村民或一天數班觀光巴士行經,漫步其中的多數時間,安靜得只剩自然聲音。津仁步道周圍也有許多南竿知名景點,如仁愛村有北海坑道、大漢據點、鐵堡,而屬於閩東傳統聚落保存地區的津沙村,與他的金色沙灘和夕照。

東莒東洋山步道

 一側是眺望數層樓高的海蝕地貌,一側是毫無人煙的峭壁地貌,全長1.5公里的東洋山步道,來回需抓45分鐘至1小時,沿途盡是海天一色、花崗岩和海濱植物,也有不少的景觀台可以休息,晴天肯定視野極美,但今天天氣陰陰的,又近傍晚,走起來卻有種不小心誤闖世界盡頭的錯覺,也是另一種的迷人!

 東引國之北疆

 踏上國之北疆,就跟登島東引一樣,都有一股莫名的朝聖榮譽感!畢竟我終於來到了全台又北又難抵的地方啊!東引島環島公路支線有許多繪著軍事迷彩圖樣的景觀步道,而視線盡頭那端都是迷霧,令人看不見海涯步道的終點究竟在哪裡。前往國之北疆的景觀步道,也是如此。

 我在國之北疆上的涼亭待了一陣子,感受國之疆北長年身處的環境所在,迷霧、狂風、陰雨、罕無人煙…,默默心想唯有心性修煉強烈,才能夠忍受這疆北孤寂!老實說,本以為石碑見證的那一刻會猶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狂喜興奮,畢竟念想許久,但並不一樣的,遇見國之北疆石碑的氛圍,比較像是個前往外地老朋友的家裡敘舊,他只是靜靜歡迎我的到來,沉澱我的風塵僕僕,再給我一點座標指引,讓我獨自踏上下一趟旅途。

 後記

 我們每天都要走路,走在路上,讓雙腳帶領自己走向目的地,腦筋心神卻總是飄向各方,開始滑手機、打電話、聽音樂、拍照、聊天、看櫥窗、大腦想個下個行程或完全性發呆放空,總要把走路時間排得滿滿。把這個走路,時,光,度,過。

 不過實際踏上馬祖四鄉五島各個自然景觀步道,迷人風光與人情味,令人驚嘆不已,誰還有心思飄向他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