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新村美麗風采/潘憲榮

  • 2023-04-24

古樸建築、眷村文物與文創藝術鋪陳出賞心悅目的畫面。

造訪桃園馬祖新村文創園區,懷舊景物牽引眾人腳步走入時光隧道,美麗的聚落在歲月醞釀下,散發迷人風采。

美麗蛻變

轉入中壢區龍吉二街,遠遠地就可看見眷村的入口處,放置幾張木頭椅子,親切地迎接遊客到訪;在臺灣城鄉社區發展歷程,眷村曾留下耐人尋味的風采,隨緣遊賞,收穫滿滿。

為讓訪客了解眷村的緣起,立有看板簡介:「馬祖新村是當年蔣總統夫人宋美齡帶領勞軍團前往馬祖慰問時,為了穩定軍心,提出安置這些駐守前線官兵在臺眷屬的需求而建造……」由於眷村的設置具有時代的特殊背景,政府以「文化資產保存法」保留此眷村,讓民眾了解其在社會型態演展中的樣貌;另於2004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近年來,更導入文創思維,讓眷村風采更趨多元化、生動化,營造出優質的休憩空間。

定格歲月

軍眷是安定軍心的重要力量。為原汁原味呈現眷村的生活景況,園區設有「馬祖新村故事展區」,走進客廳,環視周遭擺設,讓人感到格外親切,木頭桌椅、拉門電視、老舊時鐘……鋪陳出當年的簡樸生活,最吸睛的是,牆邊的懷舊縫紉機,早年物資匱乏,縫縫補補,物盡其用,可以說是家庭主婦必備的才能,另外亦擺放有嬰兒床、搖搖馬……等用品。醒目的還有,玻璃櫃裡展示多枚勳獎章,這些亮麗徽章隱隱註記著軍人的勞苦功高。

走往客廳旁的廚房,內有菜櫥、餐桌椅、碗盤、炊具……等,牆上還繪製有幾盤家常菜,飄送著眷村好味道。

循指標走往展示廳,這裡陳列相當豐富,不但有軍裝配件,還有兩個綠色黃埔大背包,這種袋子是當年服役弟兄的必備品,記得當年在馬祖莒光服役,休假往返台馬兩地,每個人都會把大背包裝得滿滿的,回台裝滿在地特產,回防區裝滿水果,由於外島較缺水果,當然要帶水果和弟兄分享,大背包裝著滿滿的軍旅記憶和袍澤情誼。

看看牆上掛滿各種相片和資料,有眷村活動照片,如土風舞、插花、球賽……等;由於軍人任務特殊,在家時間較少,因此眷村就像大家庭,大家彼此關照,仔細觀賞,每一張活動畫面都相當溫馨。有趣的是,還有當年的結婚證書和眷補證,勾勒出不少有趣的回憶。內人在此駐足良久,也許是因為她曾是軍眷,能感受到那份歲月蘊藏的特殊感懷。

時光剪影

用生動活潑的視聽模式,鋪展往日歲月,更具有吸引力,館內設置有眷村媽媽故事VR體驗,以數位舞台劇的模式,呈現社區不同時代的生活狀況;另外亦有「馬祖新村小知識」,以正反面活動看版,一問一答,簡明扼要回答有關眷村問題,有趣的還有「童趣時光」介紹小時候的各種童玩,如尪仔標、彈珠、橡皮筋繩……等,逐一解說其玩法,勾起不少童年回憶。另外,也有「趣聞軼事」敘述眷村流傳的小故事。最溫馨的是,還有手寫的家書,手感溫度讓人感到格外親切。

巷弄尋幽

古樸的紅磚黑瓦建築,間距狹小的巷弄,原汁原味的呈現當年眷村的樣貌,幾棵老榕樹迎風招展,彷彿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我和內人漫步在相依相連的巷道間,腳步格外輕盈。社區綠化、美化相當用心,有些老舊建築攀附著綠色植物,增添不少生命力,甚至有些攀藤蔓延四周,宛如一幅大面積的針織圖像;眷村的格局相當一致,方形木造門窗鐫刻著歲月的滄桑,為了增添藝術氛圍,有些牆上鑲嵌有動物圖騰,讓單調建物添加不少美麗風采。

陶然於清幽的空間,閱讀喜愛的書籍,是現代人生活的小確幸,園區設有「眷村書房」,淡淡書香,帶來愉悅的氛圍。另外,庭院廣場保留有一處古井,記得小時候,住在鄉下,古井是人氣很旺的地方,鄉親常來此取水,順便閒聊,眷村古井想必也是噓寒問暖之處。

各種懷舊景物,散發清幽而寧靜的聚落風情;整潔秩序、守望相助、安居樂業的景象,刻畫竹籬笆的流光歲月,值得細細品賞。

*  *

歲月的腳步不斷向前推移,每一個時代都有其不同生活模式;漫遊馬祖新村文創園區,領略文創注入老舊眷村,帶來的美麗風情,內心蕩漾著無限悅樂與知福惜福的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