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也要加入友善釣魚行列

  • 2023-04-21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委託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在澎湖推廣友善釣魚,結合當地相關業者共同來執行,目的是永續經營這項產業。馬祖四面環海近岸岩礁生態豐富,向來有磯釣天堂的美譽,但多年來有關磯釣的管理與管制均未能普及,基於生態永續的理念,友善釣魚的政策應充份落實並能因地制宜,制定真正適合馬祖磯釣發展的管理政策。

海保署推動「台灣友善釣魚行動方案」,以安全至上、環境維護及資源永續三大核心推動,在全台各縣市及國家公園區規劃友善釣魚區,該署公告的馬祖友善釣魚區僅北竿塘后及坂里沙灘、南竿仁愛沙灘、東莒福正沙灘,顯然海保署對馬祖釣魚的環境生態並未深入了解,馬祖真正的好釣點多以島礁及各島岩岸為主,只僅建議開放在各島沙灘釣魚活動,在政策制定上趨於保守且不夠務實。因應各地不同環境,馬祖需要邀集相關業者共同討論一套可行且有效的管理辦法,讓釣客在安全的前提下又能享受有魚可釣的樂趣。

臺灣釣魚人口估計超過一百一十六萬人,釣魚產業具有堅實的基礎和優勢,從「釣魚產業」面向思考,一尾魚可延伸到釣具、裝備的製造與銷售、休閒活動等多種產業附加價值,年產值估計可突破兩百億元。在馬祖釣魚產業更可結合了交通、住宿和餐飲消費等,每年秋冬季是釣魚旺季,釣客的挹注正可彌補一般遊客的不足,但要如何吸引各地釣客來馬消費?關鍵還是要設法永續經營,而海洋生態就是重點,管理的政策出發點應是設法維持正常生態,畢竟釣客最在意的是有沒魚可釣。

「臺灣友善釣魚行動方案」三大核心之中的資源永續其實才是產業經營重點,要讓資源永續就必須透過立法手段或喚起釣客自覺自發才能落實,如果相關業者把釣魚視為生計產業,就要努力設法讓海洋生態平衡,遵守各項魚體採捕規定,放生小魚、不過度捕撈等。馬祖擁有天然的好釣場,但近年來在缺乏積極管理之下,磯釣天堂的美名已經漸漸遭人遺忘,永續產業隱憂日顯。

全球漁源枯竭已是不爭事實,此時此刻我們更應加強透過人為的管理與管制讓海洋生態朝復甦之路前進。包括釣魚證制度、增殖放流、人工魚礁佈放、採捕數量及體型限制、規劃釣魚地點季節時段等等。政府有制度也要靠經營者及釣客配合才能真正落實,而三大核心之中的安全更是不容忽視,過往發生的釣魚意外事件都與釣點劃定及裝備不齊有關,推動友善釣魚政策我們要努力的空間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