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來自然?/吳守鋼

  • 2023-04-13

 (1)

 小哥叫餘一,光看這名字好像能看到很多潛在的故事吧?

 其實,沒有。

 因為還沒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小哥的父母就覺得他多餘,怎麼也不情願生他下來。而小哥呢,纏著吵著、日長夜長要出來,無奈……沒見給他起的名字嗎?便能說明一切,餘一,多餘,就如西北風一刮,落葉嘩嘩落下一樣,無一不多餘。

 餘一小哥生於偏僻,長於山里。幼兒園、小學、中學都在老家的青森縣度過,此後也沒離開過老家一步。

 青森在哪?說實在的俺至今還沒去過,暫時也沒去的打算。不過,一到冬天,嘴有些乾、舌有些燥想吃蘋果時,才會想起有那麼一個遙遠的地方,那地方的蘋果又大又脆,蜜甜而水淋淋。即使如此,俺拿工資的學校裡,每年從青森考來東京上學的不少,但自豪談起故鄉的不多。冬天,天氣預報報導那地方的下雪量都是以米為單位,不是厘米。

 那些學生上京以後,與俺一樣,都把浪子回頭的念頭隨手丟在了老家的哪個角落裡,然後在東京或者東京附近就職,結婚,生子,甘當青山到處埋忠骨的典範。

而餘一小哥不是。

 生下來就知道自己很多餘,是過客,便知趣,與人不爭,與世無求,與自然和睦。因為這塊土地近望是綠野,遠看也蔥蔥,所以自小最親近的還是大自然。如今不僅不惑之年,還奔出一兩步了,依然出門怕踩到螞蟻似的走路小心。

 卻說,有緣千里來相配。就是這麼一位不遠遊、不遠出的小哥,居然就在家門口揀到了一個想找他託付終生的小妹。小妹來自遙遠也偏遠的北海道,所以,在偏遠上,或者說,在與大自然有親近感上倆人不謀而合。於是,兩年多前,小哥和小妹打算結婚成家。

 哎呀,這小哥手真巧,沒花什麼大錢就要把小妹娶回家了。

 在這偏僻的鄉下,再窮,土地還是有餘的。小哥要結婚成家,便向父母要了一塊多餘的土地,與未婚妻倆人自己設計自己建房,打造出一間只差那麼幾分就能得滿分,稱得上是全套木製的愛巢。除了房樑和鐵釘無法親手打造,其餘都由小哥一手操辦。所以,建築費:十三萬。這金額差不多就是一個靠政府補助才能活下來的人一個月生活費吧,要是剛進公司的小白領,月工資還不止這數字。

 有了靠自己的雙手築起的新房,於是,安心地走上了與世人一步不離的道路:結婚、成家、生子,三部曲,亦步亦趨。如今有一個一歲剛過的兒子,三口之家。

 但奇怪的是,日日生活,月月活著,每個月的收支簿上:電費,0;水費,0;煤氣費,0。

 (2)

 究竟這一家是怎麼活著的?當今這世上,沒錢還能裝窮,沒水沒電沒煤氣可不好混。

 小哥、小妹,外加小寶貝活著,還活得有模有樣。

 電

 用的電是自家裝的太陽能發電而來,電燈之類選最能節電的LED。

 水

 生活上用的水是院子裡冒出來的,而要喝進肚裡的,院子里當然沒有,那就辛苦小哥小妹輪流去有一段距離的地方挑水。那地方有當地的名水,即使喝生水也絕不會拉肚子。

 煤氣呢?

 煤氣?那是城里人的偷懶,小哥家用不著。鄉下到處都有可作燃料的東西:枯枝、枯葉,不再需要的廢木材都是源泉。而且,小哥用廢鐵桶製成的導彈型的爐子特別管用,火力大不算,省燃料才是第一選。

 再說,日常生活中的小哥可是樣樣拿得上手,蔬菜自己種,連喝的茶也是自製的。家里安頓完以後,還要去外面,一家的財源都是靠幫周圍方圓的人得來的報酬。

 既然果腹解決了,如廁也自己解決吧?

 對,自己解決。且說城市那些完全自動,一條龍服務到底的當然舒服,只要坐上去,就能為你消除難聞氣味,幫你沖洗乾淨,然而,那樣的玩意兒費用太大。

 小哥的呢,免費。坐蹲的地方,上面木製,下面舊鐵桶,液體管液體流,固體歸固體堆,這樣分離開來,保持乾燥狀態而不出異臭。順便提一下,小哥家的手紙也是自家用樹葉製成的。

 一幅看似陶淵明、白樂天式的田園風景,卻類似於北京猿人的原始、簡陋,城里人一定會在內心這樣嘟噥。

 當然是小哥家的生活方式,與他人無關也有關:處處與環境協調,不傷害,不給地球負擔。利人也利己,所以,每月的生活費維持在四萬元日幣。

 這數字是怎麼一個概念?請想起某國總理曾公開為那些住不起房,買不起糧的社會底層的人呼籲時說的那個收入吧,與之相比,餘一小哥的可要多一倍,但是,維持的是三口之家的生活。

 攤開他家的每月收支帳是這樣的安排: 

 伙食費兩萬五,泡溫泉四次約四千,手機費三千,外加汽油費七千。

 光有伙食和溫泉,也許是陶淵明的再版,加上手機和汽車才顯出現代的氣氛,小哥覺得。這並非與世隔絕的田園生活,不,原始生活,當然是夫婦倆共同構思出來的日常。

 華麗的貧窮,不方便的舒適,數碼與往昔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