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遵守燕鷗保護區相關管制規定 共同維護馬祖珍貴生態資源

  • 2023-04-04

 馬祖海巡隊上個月30日取締「崴○號」漁船載運5名無漁民證釣客在北竿鐵尖島釣魚,依違反「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公告之「全年嚴禁民眾攀登或進入核心區,但學術及教育目的者惟需先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及「於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未持有漁民證之釣客禁止於燕鷗保護區島礁垂釣」規定,函送縣府產發處進行裁罰。

 每年四月到九月,許多燕鷗由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地北返來到馬祖,在無人島上過境繁殖。為了保護燕鷗生態,連江縣政府在2000年5月將東引雙子礁,北竿的白廟、中島、鐵尖、三連嶼,莒光的蛇山,南竿的進嶼及劉泉礁等八個無人島礁劃設為燕鷗保護區,從此於法有據,包括黑尾鷗、紅燕鷗、蒼燕鷗、白眉燕鷗、大鳳頭燕鷗等,每年繁殖季都可以在島上安心孕育下一代。

 綜觀馬祖八座保護區島礁,其中以北竿的三連嶼、中島、白廟、鐵尖四座島最常發生大陸漁民或在地釣友登島的情事,原因是這四座島礁附近就是好漁場。燕鷗是台灣離島具有生態指標意義的資源,馬祖擁有特殊的天然環境及地理條件,才有幸運見到如此壯麗動人的自然奇景,凸顯其珍貴所在,直接登上燕鷗保護區,對於燕鷗生態是最大的傷害。

 馬祖是一個生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土地面積雖然不大,氣候影響交通的方便性,但馬祖的地景、植物生態、鳥類生態、戰地風情以及閩東的文化,都非常具有特色。燕鷗是馬祖具有生態指標意義的資源,觀光是馬祖的發展主軸,生態旅遊除了是自然之美的展現,也是行政管理的落實,而保育工作就要由觀念的建立,讓全民都有普遍的認知,經由正確的認知,才會學習關懷,進而才能知道如何保育,由點而面,結合全民的力量,共同維繫馬祖的生態資源,也等於讓馬祖的生態產業能永續發展!

 在政府的政策保護下,生態環境十分友善,更因為神話之鳥現身馬祖,使馬祖在國際保育學術界聲名大噪,以黑嘴端鳳頭燕鷗外形設計的形象經常出現在許多觀光景點,儼然成為馬祖最佳的觀光大使。所以,馬祖必須善待自己的環境,認真保持馬祖當地的自然生態特色,這樣才能讓黑嘴端鳳頭燕鷗持續年年飛臨馬祖,也讓更多候鳥在季節的變化中停棲馬祖,進而吸引更多的遊客紛紛前來尋寶,讓馬祖的自然生態之旅,成為響亮的招牌。

 彌足珍貴的自然資源,我們一定努力維護與尊重,從永續角度出發為馬祖生態做更多努力。對於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除了透過研究能進一步了解其生物特性外,在地社群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幾年燕鷗也帶來了重大的觀光效應,如何落實觀光發展及生態保育,是永續生態重要的課題。未來應持續透過產學合作方式,研究人員與地方的旅遊業者合作進行保護區巡守人員的培訓,讓保育的力量在地化,且強化地方產業與生態保育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