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微笑--漫談歌仔戲/陳慧文

  • 2023-03-30

 去年,楊麗花的高徒--陳亞蘭獲選為金鐘獎最佳男主角,令我拍案叫好,並在每週日晚間準時收看《嘉慶君遊台灣》。我的朋友聽說此事,都驚訝地說:「但那是台語戲耶?」這些朋友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有的是因為成長的時空,本身不大會說台語、也就不看台語戲劇;有的會說些台語,但知道我不會說,而且是中文系畢業、國中國文老師,以為台語發音的歌仔戲不會是我的菜。我說:「歌仔戲很好看,而且有中文字幕啊!」反而是我那被稱為「外省人」的父母親,跟我一樣是歌仔戲迷。

 爸爸是金門人,來到台灣讀大學和研究所後,在花蓮師院擔任中文系教授。媽媽在眷村長大,外公外婆是廣東梅縣人,在民國38年跟著國軍逃難來台。爸媽都懷抱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祖國夢」,並不希望我和弟弟說台語,何況在我讀小學時,在學校講台語是會被同學檢舉、老師責罵並罰錢的,所以我們家的電視通常是不會播放台語節目的。

 不過,楊麗花歌仔戲卻成了例外。楊麗花俊雅倜儻的小生扮相和唱作俱佳的演技,讓不懂台語的媽媽也看得津津有味;歌仔戲中忠孝節義的精神和典雅押韻的唱詞,讓台大中文研究所出身的爸爸也點頭讚賞。所以,那些年全家每天傍晚圍坐電視前,一邊吃晚餐、一邊讓心情跟著歌仔戲的劇情吟哦起伏,成了我童年的黃昏熱鬧溫馨的回憶。我還因此會說一點台語,在校被罰過幾塊錢。

 不知何時,各類劇種掩蓋了歌仔戲的光芒,歌仔戲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直到我已年近半百,不再是那個在電視機前扒飯的小女孩,因為金鐘視帝的登高一呼,我才看見了國寶級的楊麗花和陳亞蘭,至今仍在為發揚台灣唯一原生劇種而努力。為了製作《嘉慶君遊台灣》,陳亞蘭甚至賣了三棟房產。而我那年已耄耋的雙親,聽說此事後立刻重拾喜好,成了每週日準時報到的忠實觀眾。

 回想起來,在那壓抑台語的年代,歌仔戲能造成流行,包括大中國意識及不懂台語的人,也捐棄成見而成為粉絲,進而愛上台灣文化,這真可說是一個奇蹟。我期待歌仔戲不會是「時代的眼淚」,而是「時代的微笑」,持續在台灣的舞臺上,帶給不同族群的所有台灣人美好的體驗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