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北竿白沙港埠建設應有近遠程規劃

  • 2023-03-24

 日前縣府北竿鄉政座談會中、教育處簡報有關中山國中遷校案已流標達22次之多,創下馬祖地方自治史上新紀錄。北竿重大工程之所以乏人問津,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砂石進口近幾年來面臨極度不穩困境,導致進口不順的主因又源自港區水深不足。從近程來看解決北竿砂石應從船務工作下手,長遠來看港埠設施必須做整體規劃,維持客貨的順暢是地方永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北竿白沙港建於民國80多年,前後經過三期的大建設才有現今的規模,但當初在建港之初沒能考量地方發展需求,深水碼頭僅規劃負五米水深,只可容靠二千噸級以下船隻,要想容靠二千噸級以上就必須有至少負七米的水深,這樣的限制導致目前大型砂石船無法靠泊的窘境。

 砂石進口不順暢直接影響地方建設,近年來北竿地區不論是公共建設還是民間建案,很多工程都受限於砂石問題,導致進度受限。據了解中山國中遷校建案不斷流標找不到包商,其中砂石混凝土供應是廠商很大的考量因素之一,而民間多處建案也因為散裝砂石無法進口而被迫使用成本較高的袋裝砂石,因此民間建案每坪單價北竿要高於南竿數萬元之多。混凝土是大部份建設的必要建材,佔營造成本的大宗,不論政府還是民間都將因為建材成本高會產生預算提升、意願下降的情況,長此以往會造成建設腳步停滯不前。

 現階段白沙港受限於地形及水深無法靠泊較大型砂石船,然砂石進口又是當務之急,許多建設需要砂石,在近程港埠無法改善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只能從船務面著手,透過政府力量的介入媒合兩岸各地可靠泊白沙的小型砂石船是方法之一。其次是中央政府解決離島居民交通問題曾採許多輔導補助措施,例如空中交通就有民航局離島虧損航線補貼、海上客運也有營運補貼、陸地上公車的大眾運輸補貼、今年交通部也在台灣多縣市推月票補貼等等,而離島貨運至今沒有相關的配套來輔導補貼業者,在商言商的前提下就會產生莒光地區民生補給久久來一次的情況。

 白沙碼頭建造之初扮演了輔助地方建設起飛的重要角色,過去如此,未來也是一樣,從長遠發展角度看,白沙港必須強化客貨運功能,不論是現階段的泊區浚深還是深水碼頭的重新規劃、第二座客運浮動碼頭等,都應及時納入地方港埠建設中長期計畫。北竿是馬祖第二大鄉,未來又有北竿3C機場做為馬祖出入門戶,港埠建設應是發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