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協助新移(住)民適應在地生活

  • 2023-03-23

 在兩岸通婚、併同外籍新娘,以及在馬服務或工作,地方住民結構與往日不同,所謂新移民尤以大陸占大宗、東南亞次之,地方政府重視這群結合、支持著馬祖多元面向發展,在未來施政上如何兼容並蓄,考慮每個階層需求平等以待,減緩衝擊,並進而探討其因應策略是最大的挑戰。換言之,政府作為多元、平等與包容推手角色至為重要,必須多加琢磨,以符實際所需。

 馬祖多元住民結構的尊重包容、共融共生、自我認同下,多元、平等、尊重發展自主文化,讓各個族群保留原有文化傳承,鼓勵欣賞彼此文化特質,並且積極而友善協助融入,同時旅馬新住民、原住民生活福利、權益等維護,大家生活在馬祖,和氣融融如一家人,是在地未來最大底氣。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連江縣外籍配偶人數已逾600名,其中大陸地區配偶數530名以上;以2019年登記69對新人中,屬於外籍配偶有18對,在各縣市結婚對數比率中,連江縣為26.09%屬比例最高。

 隨著新移(住)民增多,民間相關組織如連江縣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台灣旅馬同鄉會、連江縣台灣原住民文化發展協會等成立,凝聚同鄉力量;政府為體現多元族群主體性,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連江縣衛福局、民政處、教育處設立新住民家庭教育中心、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等及辦理活動,以及中央駐馬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連江服務站等輔導需求,協助新移(住)民適應在地生活。

 文化處從2017年起大陸福建女兒「轉外家」(轉厝)走親活動,從走訪行程中一則訪談當初遠嫁馬祖背景、環境,婚嫁後情感連結,二來體現政府關懷及深化新住民融入認同,三是實地記錄馬祖原鄉長樂、連江相隔一甲子之後民俗風情延續及變化。

 至創立「馬媳會」,攀講茶會文化課程系列活動從料理出發,藉由原鄉料理訴說馬祖媳婦生命故事,透過一道道拿手菜,說出原鄉味道與文化,如走進印尼客家華僑廚房,透過客家、南洋料理與習得馬祖菜分享與丈夫結緣成為馬祖媳婦的歷程。另外,馬祖「拾味道」文化傳承體驗活動,扶植新移(住)民女性融入馬祖,拾回馬祖傳統記憶中的好滋味,不僅延續傳統料理手藝,也引導新住民女性開創新色彩的馬祖特色。外地媳婦隻身到陌生環境需要感情支持,透過文化課程讓來自不同地方的馬祖媳婦有所寄託與交流。

 食物牽繫著人情與歷史,而飲食是人成長文化一部分,從料理開始讓外地媳婦與地方交流,也能用生命經驗的女力崛起故事,給予媳婦們相互支持力量,相信自己能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