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形塑一村一特色的國際藝術島

  • 2023-02-25

馬祖國際藝術島計畫在去年度初試啼聲後獲正向迴響,文總與連江縣政府今年度將再推相關計畫,各界期望這項企圖讓馬祖脫胎換骨的大工程能由小處著眼,納入原民文化,讓藝術不再是曲高和寡的抽象名詞,能與在地居民生活信仰更加貼近,進而厚植全區文化底蘊,成為觀光資源的重要元素。

在總統蔡英文及文化總會重視下,馬祖國際藝術島111年度在很短時間內籌辦完成,一系列的文化及藝術活動、創作等都讓人驚喜,這項延續性的計畫目的是要讓馬祖藉由藝術活動與規劃整體提升品質,在過程中或許尚有各界不同意見,但計畫主旨及立意原則是不容質疑的。藝術向來給人抽象的解讀,但其對人類發展的影響是有史可鑑,在文明旅遊的發展中更佔重要地位。藝術領域包羅萬象,對馬祖而言其核心價值是希望經由藝術元素注入,提升整體觀光多元內涵,讓馬祖與國際接軌多一條管道。

一村一特色是近年來政府推展觀光的重要政策方向,馬祖國際藝術島政策核定到經費來源都得來不易,資源要如何運用落實才能讓民眾有感,有時可能要跳脫藝術家的思維,融入在地常民文化是方法之一。北竿橋仔在地雕塑藝術家連彩霖近期推出的天地爐雕塑作品為一村一特色的馬祖國際藝術島帶來新想法,以橋仔廟宇眾多神仙村的角度出發,讓藝術作品更貼近人民,甚至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自然能得到更多迴響。

馬祖的藝術家很多,他們的創作多半源自家鄉的靈感,這樣的素材是民眾熟悉的,也多半與原民生活息息相關,經由創作者的轉譯,原本不起眼的小物件或小角落都可能是藝術。新年尹始,今年的國際藝術島計畫已經啟動,在實質內容尚未定案前,我們期盼企劃者能經由更細緻的觀察發現馬祖各村各鄉的潛力。馬祖國際藝術島需要一作大型作品來建立形象,更需要深入鄉村的小角落才能引發更多共鳴與認同。

國際藝術島是項延續性計畫,在改變馬祖的大原則下要逐步雕塑各鄉各村成為可以永續經營的事業,不論是有形還是無形。要打破一般人對藝術曲高和寡的迷思,就必須讓民眾生活與藝術結合,因此藝術家駐村也要納入國際藝術島計畫的一環,有好的創作空間就會有好的作品,鄉親遊客耳濡目染之下,藝術會慢慢改變在地文化並向上發展。馬祖的特色就藏在鄉間角落,只是我們尚未全盤發現,這裡所指的特色或許就是平日生活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