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太魯閣途中,遇雨。我們在新城車站附近餐廳歇腳,午餐後,雨未歇,佇立於餐廳門口眺望陰霾蒼穹,開始擔心在遠方逗留的驟雨,將在未抵達太魯閣風景區時已襲捲了靜謐的大地。於密布的烏雲中,觀望片刻再決定行程。從餐廳這頭望向遠離車馬喧囂,親切朝遠行旅人揮著手的車站,於微冷如柳絮紛飛的雨中加快了步伐。
新城站有了另個名字--太魯閣車站,象徵原住民元素圖騰,引領旅客進入充滿圖文想像世界。恍惚聽到來自遠方的櫓聲,穿越了雨陣於耳膜彈跳。車站邊的機車租賃店冷清得令人心疼,非觀光季的歲月,租車人似乎沒有出現,而背著手踱步的老人,抬頭看了我一眼笑著說--距離太魯閣國家公園三公里而已,從這裡出發走向太魯閣,腳步緩慢的人六十分鐘也能抵達,不趕時間晃著過去也是不錯選擇,回程再走六十分鐘,回家累了倒頭就睡也是另一種享受。
離花蓮市區十七公里遠的新城,臺鐵同意在新城之後加上「太魯閣」,建築以「門」戶意象為設計理念,形塑為進入花東縱谷平原的入口,呼應十六世紀前後,太魯閣族群離開南投,一路歷經風霜越過中央山脈而遷居花蓮立霧溪、木瓜溪流域的意象,而加上「太魯閣」後,似乎無法滿足盤點的慾望,因為沒有太魯閣號列車停靠,臺鐵順應民意增停太魯閣號,到站列車播放太魯閣語……笑顏逐開的人多了,讓這棟雙座門造型,外觀以折板的型式呼應起伏中央山脈的車站,擁有更多掌聲。遠方,雨漸歇了,我們繼續往太魯閣風景區方向出發……
遇雨/鄧榮坤
- 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