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3月,旅遊季節開始,馬祖旺季號角也將響起,228連假遊團出現,地方旅遊景氣還是看好,尤在口罩解禁,疫情趨緩後,從業者至公部門此時必須重新調整疫後旅遊策略,早做準備,迎接4月後遊潮。
國外旅遊開放後,台灣遊客紛紛出團,不論是航空公司、旅行社遊程大優惠,以低價招徠遊客,以港澳、日本、東南亞等遊團最受歡迎,相對壓縮離島遊潮;不過以近年旅客流量,除疫情3年期間報復性、補貼及無法出國大爆量之外,離島仍穩定成長,我們不必過度擔心流量數字,注意的是旅遊品質提升。
隨著疫情發生,不但改變了人們生活,也改變旅遊模式,旅遊相關業者思維必須有所轉換,作法也要有所改變,尤以團遊在防疫作業上仍需周全,讓遊客安心是首要。在入境後,從海陸運乘載、食宿空間作好安全措施,防疫基本規範須遵守,因團員來自各地,大家互不熟悉,擔心是難免,因此在帶團時須提示,掌握團員狀態。
再者,海陸運輸工具、住宿場所安全消毒更須加強,不可鬆懈,車輛、船隻每日清消;住宿用具清潔更須澈底,讓遊客入住放心,不致於影響旅遊心情;用餐環境讓遊客吃得開心,也吃得放心。
歷經3年疫情海嘯,台灣觀光旅遊產業大幅洗牌,以國際旅客、出境旅遊為主,各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疫情解封、邊境開放,進行布局迎來春天,推出國外熱門旅遊景點海外團體遊商品,因低價優惠銷售業績暢旺,以拉抬今年業績超越疫情前水準。
從疫情谷底中逐漸往上爬,面對國外機票低價優惠,離島航空公司在旅遊旺季前是否必要推出團遊優惠措施,以刺激買氣;遊潮當以遊團為大宗,在疫後為共同拉抬外島熱度,在機票優惠價格上作彈性調整,直接受惠於遊客,以催促腳步前進。
過去疫後「報復性旅遊」振興券熱潮因疫情管制而未能出國旅客所創造消費潮已不再,透過對遊客需求與自身立基掌握,發展出為遊客創造特有且美好的旅遊經驗仍是未來發展重要方向,因此我們應該善用這種多元魅力,創造一種濃縮美麗,不同客群的喜好,發展出不同的旅遊體驗,這就是當前也是未來應該純化且深化的首要任務。
隨著各地推動深度旅遊,設計營造讓人滿意且印象深刻的記憶亮點,以在地資源,定位地方品牌,打響知名度,促進觀光活動的行銷策略。此外,我們更需從交通、環境、文化深度、視覺美感、人員服務等角度去強化疫後在地的安全、特色、美好,讓人流連忘返,並且再次造訪。
社論/迎接疫後旅遊價格、防疫需求與自身立基
- 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