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在街頭閒逛,發現了某個悄悄變化的現象,那就是公用電話越來越少,眾多公用電話亭也像是遇到最頂級的魔術師,逐漸消失,不見任何殘留的蹤跡。我越來越珍惜現存的公用電話亭,每一座都視做神物,只要見到它們,嘴角總會揚起,如同在炙熱沙漠發現水源的口渴旅人。
其實,我可以理解為何公用電話會越來越少,畢竟,現在的台灣,幾乎人人都有手機,光是智慧型手機的佔有率,就高達89%,這也註定了公用電話慢慢步向歷史名詞的命運。需求少,供給也會減少,這樣的經濟學法則,同樣適用於公用電話亭。而我現在已經把它們當成稀有古蹟,在乎能夠看到它們的時刻,也許下一次舊地重遊,可能只剩下呼嘯的北風來迎接了。
為什麼我對公用電話亭特別偏好呢?這大概要追溯到學生時期,如果和女生交往,我總是會選擇公用電話亭,將自己和外界暫時隔離。從外觀來看,公用電話亭就是一座透明的迷你屋,裡頭的空間,只夠容納一個人,任何人要面對的,也不過是眼前懸掛在紅色邊柱的長型四方按鍵機器。比較早的年代,公用電話亭還附了折疊式的玻璃門,讓使用者手動關門。不少友人和我聊過,行經公用電話亭,他們只會覺得在裡頭打電話的人,幾乎是待在狹窄的透明囚牢裡,沒有多餘的活動天地,想讓筋骨稍微放縱一下,只是奢想。
不過,換成我踏入公用電話亭,裡頭景象就完全改觀了。帶上玻璃門,我反而發現,思緒如同大海般澎湃,只要接通電話,就能和電話線的另一端暢談,任何巧妙佳句也由此萌生,似乎沒有止境。不過,一旦我結束對話,從公用電話亭走出,整個人隨即恢復平凡,從情聖變成木偶。我也曾試過,在空的公用電話亭旁邊撥手機通話,只是效果不佳,思緒遲頓脫拍,宛如新春或佳節的國道大塞車景象。我不得不承認,當年的公用電話亭,就如同現在當紅的「埔鹽順澤宮」冠軍神帽,都有玄奇的滿載魔法加持。
公用電話亭有奇效,也許是我受到《超人》電影的影響,男主角平時是戴黑框眼鏡、衣著樸素的記者,一旦危機發生,就能進入電話亭變身,釋放原本的神力和魅力。又或者,公用電話亭玻璃環繞的透明圍籬景象,帶給我隔離一切的防護圈,將外界的塵囂紛擾阻絕在外,我可以專心思考,如此也造就了專屬個人的公用電話亭傳說。以前我就看出這個道理,要追求女生,想和她們聊天,就會選擇公用電話亭。不過,隨著公用電話亭減少,心態也有調整。就算沒有公用電話亭,即使是一般開放空間的公用電話,或是手機聯絡,不管旁邊有沒有人,總是能聊得愉快。
直到現在,路邊看到公用電話亭,我經常駐足一會兒,雖然不可能會有超人換裝出來,但想到以前在公用電話亭和女生聊得盡興的場面,笑容不禁湧現。外觀樸素的公用電話亭,曾帶給自己許多溫暖的回憶。有次正好有維修人員走出,我向他說了聲謝謝,感謝這群幕後英雄的辛勞,為大家創造出許多幸福又奇妙的公用電話亭熱線時刻。
專屬的電話亭傳說/答啟
- 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