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年多的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自2023年2月20日起,將解除多數的口罩禁令,彈性自主地來決定使用時機。這雖然是個喜訊,但也是個警訊,仍不能忽視。
儘管配戴口罩會容易出汗、眼鏡起霧、呼吸困難等,但在疫情下早已成為生活一部分,作為健康的保護工具是有目共睹的。據新加坡聯合早報調查指出,2月中起,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可免配戴口罩;但有超過三成的民眾表示,已養成在外即掛上口罩的習慣,不僅保護自己,避免病菌上身,也能保護他人,盡一己的社會責任。即便是同為亞洲的日本、韓國,雖然口罩也解禁,仍有許多民眾習慣外出口罩不離身,成為基本的配備,沒配戴反倒感覺渾身不自在。
但世界衛生組織在一月底時提出警告呼籲,新冠病毒仍是全球公衛緊急事件,維持最高警戒級別;再加上當前還有流行性感冒、腸病毒等高度傳染性風險的疾病還在流竄,口罩的卸下仍要審慎盱衡當下時空環境。口罩令的放寬並非意味著口罩無須再使用,而是倘自身感受到整體環境是有風險或不安,仍應盡速將口罩戴上,避免讓病菌從口鼻入侵。倘彼此在密閉、擁擠或室內空間都能養成配戴口罩的習慣,無疑是讓感染機會大為降低。此外,口罩除了防範病菌,也能避免空汙、灰塵、油煙等影響,防止影響身心。
即便確診康復後,仍存在染疫風險,有再次確診的可能,不能輕忽。如同施打疫苗,無法保證不會染疫,也無法百分百不會受影響;確診後仍有再次被感染的可能,特別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更該尤為注意。況且,病毒基因隨時在變化,有些病毒有「免疫逃脫」的特性,傳播力更強大,若沒隨之跟著施打補充疫苗,且距前次確診時間拉長,重複感染機率勢必增加。特別是肥胖、慢性肺病、心臟疾病、糖尿病或腎臟病等因子的民眾,都是高風險族群,不能輕忽。
在大口迎接「新鮮空氣」到來之際,全球的疫情風險並未完全解除,且病毒仍虎視眈眈在側,稍有個不留意,將讓自身陷入遺憾。我們仍呼籲鄉親,應適時配戴好口罩,並做好衛生清潔工作,照顧好自己、也保護他人,才能真正讓生活盡速回到正鵠,往美好的明天邁進。
社論/口罩解禁後防疫工作仍不能馬虎
-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