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不一定要到圖書館,為了要讓民眾親近書籍更方便,台灣許多縣市都為了交通不便利的偏遠地區,推出行動書車的服務,將閱讀資源與圖書服務送到各個角落,馬祖這兩年也開始看到行動書車的身影,行動書車現在不單只是靜態的提供借閱,也開始發展講座等相關活動,以更多元有趣的方式來親近民眾,成為移動式圖書分館。
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館,是這幾年一般民眾的想法,各縣市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持續翻新老舊圖書館,許多圖書館在改建後一舉成為在地的社區重心,更甚者成為觀光景點,其實就是希望大家可以親近圖書館,當然為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書籍與民眾的接近性,行動圖書館開始成為許多縣市的標配。
行動書車打破圖書館界線,把書帶到你我身邊,學者曾經做過相關研究,提到行動書車可以從四個面性來看,分別是心理動機、可取得性、發展及權利。心理動機又稱為吸引力,書車藉由造型或裝置,讓讀者期待它的到來。可取得性更容易理解,就是讓接觸書籍變得更加方便,行動書車主動將書籍送到各處,不僅可以擴充偏鄉的館藏資源,家長或民眾不需要多花一筆金錢購書,也可以有效的提高閱讀率。
發展就更多思考的因素,包含孩童閱讀素養的養成,在非正式學習環境下擁有書籍選擇權,感受到的幸福感,當然還有藉由閱讀接觸借書的群體,和不同年齡層的孩童交流互動,至於權利是因為書車載運書籍至偏鄉,讓每位孩童的閱讀權不會因為地域有所差別,相信這是所有推動行動書車人的初衷。
然而這幾年的發展下,行動書車依舊可以發現些許的問題,像是書車提供的書籍有限,或是太多繪本讓其他年齡層的學童不感興趣,或是書籍不常更新。再來單純的閱讀活動,比較難引起小孩的興趣,而書車空間有限只能站著翻閱等,都是現階段書車面臨的問題。
因此許多行動書車開始搭配不一樣的活動設計,像是跟民間團體合作,在書籍之外搭配樂高積木、VR科普教具等,更有的瞄準了數位學習風潮,設置大尺寸觸控螢幕,搭配電子書借閱系統,也有的在書車上配置多臺平板提供知識的互動服務等。因為設備的提升,可以在行動書車中播放電影或相關影片,搭配咖啡及爆米花,吸引更多民眾攜老扶幼參與。
當然還有所謂的主題列車,像是高雄就曾經與科博館合作推出觀察葉子的闖關活動,或是跟藝文團體合作,帶著藝術類書籍下鄉,跟烘焙坊合作借書送麵包,或是長者專屬的不老學堂,配合地區讀者屬性設計不同主題,讓人目不暇給的活動,其實目的都是希望可以親近民眾。
圖書館是民眾學習與娛樂的重要所在地,但在資源及地理環境的限制下,許多人也許缺乏親近圖書館的誘因,現在具有機動性的行動書車就像一座會移動的圖書館,將書籍送到你我的面前,隨著更多人的努力,行動圖書館的應用更加豐富多元,不僅借書還延伸出講座、唱跳、塗鴉、手做,甚至外借玩具,關懷長者與提供親子活動等,為生活注入更多樂趣。
社論/會移動的圖書館
- 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