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辦國家語言生活節 鼓勵民眾自然使用母語

  • 2023-02-20

【本報訊】根據中央社報導,文化部與教育部、原民會及客委會共同主辦「2023世界母語日—國家語言生活節」,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行,以各種活動和市集展現國家語言的多樣性,鼓勵民眾生活中自然使用母語。

文化部長史哲在開幕記者會上表示,響應聯合國2月21日「世界母語日」,文化部舉辦這個活動,就是希望台灣多元語言的差異性被看見、被凸顯,長此以往,台灣的文化自信就會出現。

史哲表示,小時候講母語要罰錢,看到「國家語言」就會以為是單一語言,其實台灣已經進步到國家語言已經不只是單一語言,更要為多元語言做保存與復振。

史哲表示,有人覺得多此一舉,台語前面要加上台灣兩個字,「但是當台灣兩個字放在前面叫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語、台灣平埔族語,大家覺得很平等,最後如果再出現一個詞是一個不需要被保護的叫做『台灣國語』,我們會覺得更貼切。」

史哲認為,「台灣國語」其實很貼切,「因為我們只要跟真正的華語比起來,大家都知道你講的是台灣國語,我想這代表整個國家的進步,台灣的文化首重多樣性、多元性、差異性,凸顯台灣文化的豐富。」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表示,教育部從師資出發,鼓勵雙語教學,無論是台華雙聲、客華雙聲都可以計畫獲補助。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表示,謝謝文化部安排,讓各類語系在這裡齊聚。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處長楊正斌表示很高興受邀參加,大家只要開始講族語,常常講就會更順暢。

國家語言生活節活動以「母語.鬧熱.講」為主軸,以混搭母語的跨域對談及互動體驗,規劃辦理音樂演唱、戲劇、講座、電影等文化活動。現場也有行動書車「學習啟蒙號」及廣播車「講客號」,規劃小小店長及廣播員等活動,讓母語融入兒童及民眾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