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拓展新創成長視野 迎接後疫情觀光旅遊發展

  • 2023-03-05

 近幾年受疫情影響,嚴重衝擊旅遊產業,挺過觀光業寒冬的旅遊業者,至今好不容易盼到回溫的契機,隨著疫情的逐漸趨緩與政策鬆綁,旅遊相關產業也在兼顧防疫標準下,開始朝向拚經濟、重振觀光的方向努力。

 對於觀光旅遊業者來說,2020年最大的挑戰,莫過於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所帶來的影響。根據台灣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20年1月,因觀光、商務、求學等各種不同原因,從全球各地入境台灣的旅客有81萬人次。然而,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入境人次轉眼間就大幅衰退至35萬人次,減少了五成以上。將眼光移轉至世界各國,也呈現相同的低迷景況。

 另一方面,對於本土旅遊,新冠肺炎所帶來的公衛危機則是主要挑戰。在疫情爆發的初期,大部分民眾選擇避免出入群聚場所,為觀光遊憩區、飯店、百貨等傳統旅遊景點與相關業者帶來顯著的衝擊。根據交通部的統計數據,2020年4月,全台觀光旅館的住用率僅有15.13%,是1月份住用率58.90%的四分之一,公衛疑慮對台灣旅遊所造成的衝擊可見一斑。

 基於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影響國內觀光產業,交通部觀光局配合行政院振興五倍券政策,為於疫情趨緩時活絡振興產業,發行國旅券以推動獎勵旅遊措施,鼓勵民眾購買團體旅遊、個人旅遊、住宿、遊樂園票券等相關商品,由於國旅券是透過數位交易的資料發行,電子票券被使用後即可分析民眾對國內旅遊偏好,以交易項目來看,約有67%的民眾是以購買住宿商品為主,團體旅遊約占14%,顯見旅館業對國內旅遊的選擇而言扮演著關鍵決策的角色,也就是說國內旅遊的第一個考量是「去哪裡?」及「住哪裡?」接著再來安排相關的行程。

 對觀光旅遊產業而言,人流即是金流。在「後疫情」時代,馬祖公部門需要順應後疫情時代的觀光市場轉變,重新省思調整觀光政策以明確的整體觀光發展定位與意象,尋找特色整合行銷,涵蓋地方特色、文化資產及美食慢遊體驗,進而協助對外行銷宣傳的發展利基,以塑造獨具特色的觀光休閒產業新未來。在地社區透過地方既有的「地、產、人」資源盤點並導入在地特有的價值與獨特性,以「創意、創新、創業」吸引當地人留在家鄉發展、更期待吸引企業與他縣市人口移入,這不只是拓展地方觀光,更活化了當地的經濟活動,成為體驗旅遊創新之路。

 在國外疫情仍然嚴峻時候,馬祖曾經受惠國內觀光報復性出遊,承接了大量無法出國的遊客。歷經3年疫情之後,馬祖更要珍視擁有的在地資源、生活與文化的美好;為了讓國內外觀光客體驗馬祖在地的美好,放眼未來,應整合政府、業者與觀光客共同攜手,融合眾人智慧,將馬祖之美更深度的發掘,一步一腳印的落實馬祖觀光服務的華麗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