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忙碌精神壓力大,曾幾何時開始心理疾病成為常態,每個人身邊都有朋友曾經或正在經歷著心理上的疾病,但這種疾病並不容易發現,即便是自身要有清楚的病識感也不容易,因此大家更要用心觀察周邊親朋好友,自己有特殊情緒與感受,也要不吝於告訴身邊人,讓別人有機會協助自己。
馬祖發生人員失蹤不幸事件,發現其個人藥袋有相關抗焦慮劑,讓人不由得開始重視心理疾病問題,當然實際個案的發生原因尚未得知,至今警消人員也持續進行搜索,希望一切都是誤會,只是突發事件確實讓人開始省思,以避免發生憾事。
還記得去年國內雜誌刊登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因為夫人罹患憂鬱症,在歷經多年的陪伴後,在生活恢復正常後,陳良基以憂鬱症患者陪伴者的角色,出來將個人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憂鬱症,當遇到這樣的問題病人與家人如何處理。
心理疾病的病識感並不容易發現,陳良基初期發現太太狀況還以為只是剛從美國返台,想念美國的家人,但後來某個清晨發現太太醒著,並知道已經整個月都難眠之後,就開始就醫,但陪伴憂鬱者並不容易,多次發現夫人有自殺傾向後,陳良基毅然決然決定向當時的行政院長請辭,雖然被強力慰留,但他表示優秀的部長總可以找到人,但照顧太太卻只有他能夠。
這期康健雜誌也報導身兼多家長照機構執行長的林金立,他將自己三年前罹患憂鬱症的過程與病患心路歷程與大家分享,剛開始只是睡不好,後來開始覺得身體能量不見了,許多必要去做的事,開始沒有動力,不想跟別人講話,但自己總會覺得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再忍忍應該還可以。
後來因為工作經驗之故,林立金察覺自己狀況,求醫之後被診斷非短暫壓力過大,應是憂鬱症,再透過醫師的協助後開始慢慢好轉。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承認自己生病了,也坦然告訴周邊同事與家人,卸除部份的工作,讓高壓的工作變輕鬆,也不在週末假日接受邀約演講或講課,而是將假日留給自己與家人,給自己更多喘息的時間。這些案例都提醒我們,不要害怕示弱,越有身分地位或是學經歷越高的人總是不敢告訴別人自己心理生病,但生病並不會挑人,生病就是生病。
當然除了病人本身,陪伴者也相當重要,陳良基以自身經驗提醒,陪伴患者有3要,要傾聽、要Call out、要陪課。傾聽時,要「耳道、眼到、心到」,設法引導對方說話,解除壓力源。Call out則是善用外援,讓其他人帶來新能量、新思維。陪課則是將對方要做的事,如就醫、諮商、運動、曬太陽,以及對方喜歡的事,有節奏地安排課表,陪著對方做。
現代社會心理疾病並不少見,當身邊親人或自己有狀況,千萬不要諱疾忌醫,配合醫師的治療,加上自我調適與家人陪伴,其實心理疾病並不可怕,任何疾病都有治癒的機會,只要你勇敢踏出第一步。
社論/不要害怕示弱
-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