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腳步不斷向前推移,雖然有些行業已逐漸消失,然而其留下的美好記憶,仍在時光隧道拓印著耐人尋味的逸趣。
寄藥包
造訪嘉義「頂菜園鄉土館」,處處可見四、五十年代的農業社會景物,這是由當地社區發展協會至各地蒐集懷舊文物所營造出的場域,一個刻畫不少人回憶的地方。
園裡放置各式各樣的車輛,如牛車、腳踏車、三輪車……,農具有:牛犁、風鼓、打穀機……;生活設施有:大灶、烘爐、抽水幫浦……等;古樸擺設牽引大家的腳步重溫農業社會的景象。
有趣的是,在房間牆壁上,掛有一個大藥袋,這就是早期所謂的「寄藥包」,農業社會由於醫療設施較缺乏,不論是醫院診所或藥房較少,為了因應大眾需求,產生這種特殊藥品服務。藥商會將藥品放在一個透明塑膠袋裡,並附有一張清單註明及各種藥物的品名、用途、數量、價錢,當面點交給客戶簽收,業務員每隔二、三個月會來結算,依使用狀況收帳及補貨,服務相當不錯;套一句現代用語,這就是藥品的「宅急便」。
當年左鄰右舍也會交換使用經驗,什麼症狀吃何種藥品較有效,有時還會互通有無。當年大家對「寄藥包」的信任度頗高,藥效還不錯,也不會擔心黑心藥品的問題,反而是現在,時代雖然進步,用藥卻有更多疑慮。
時代變遷,現在醫療設施與藥房林立,早已無「寄藥包」的情事。然而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裡,寄藥包曾守護大家的健康,帶來溫馨美好的記憶;看到它,讓人感到格外親切。
手工製被
台南菁寮老街,是一個充滿懷舊風情的地方。當年由於其位於台南府城到諸羅縣城(嘉義)的中途,是商旅往來的驛站,街景繁榮;後來隨著交通型態的改變,日益蕭條;近年來,由於懷舊風潮興起,不少戲劇與紀錄片來此拍攝,再度成為旅遊熱點。
懷舊工藝與產業魅力無限。有一回造訪菁寮老街,看到一家手工製被,特別進去參觀。老闆依牆上的手工製被圖像,親切地為我介紹:開棉、鋪棉、彈棉、壓篩、牽紗……等流程,驀然間,耳畔彷彿響起「鏗、鏗……」清脆的彈被聲,現在這工藝已近乎絕跡。
老闆二十幾歲就開始從事手工製被,執業近一甲子,執著的精神讓人佩服。他說:「棉被讓顧客蓋得溫暖、滿意,自己也會很開心……」那份樂觀與熱心的態度,讓人佩服。純手工被子,製作過程相當嚴謹,必須按步驟來;這種棉被使用很久也不會變質,絕非現代的太空被、尼龍被……等,所能比擬。值得一提的是,用一段時間,也可拿來翻新,不論是加厚加寬或打薄縮小,均能客製化。早期在農業社會,純手工新棉被是新娘嫁妝中最基本的物品,希望暖暖的被子帶來甜蜜、溫暖的愛情。
手工棉被,隱含精實的工作精神,曾伴我們走過早期的農業社會,帶來不少溫暖的回憶,如今雖已退場,仍讓人懷念。
牽豬哥
造訪新竹湖口鄉「好客文創園區」,這處歷經十餘年籌劃與興建的園區,將農業社會的文物與景物,鋪陳得相當精采生動。
建築物主要有兩棟客家圓樓,另外有兩排仿湖口老街的紅磚建築,內有農業文化交流廳、客家民俗古禮堂、社區小舖……等,融入農業社會的文化風采,頗具特色。
戶外有多采多姿的裝置藝術,舞獅迎新春、牛隻放牧、拔蘿蔔……等,另外,也有抽水幫浦和腳踏水車,供遊客體會,這種早期的取水、輸水設施,讓人倍感親切。
較有趣的是,有一處牽豬哥的塑像。牽豬哥,在農業社會是常見的畫面。當年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豬圈,養幾條豬隻增加收入,其中也會養一、兩條母豬用來繁殖小豬。記得小時候,村子裡有一位留著落腮鬍的阿伯對繁殖豬隻非常有貢獻,鄉親都稱呼他「豬哥伯」,聽說他的種豬品種不錯,讓母豬受孕的機率滿高的。最讓人稱道是「包生」,要讓豬隻達成任務,聽說「豬哥伯」很能湊合,最早期是用步行趕豬;這種方式,如果路途太遠或天氣熱,豬隻太累,有時會累到氣喘甚至流口水;後來改用特製專車運載,讓種豬能保持體力,大展現雄風。
遊賞文創園區,看到牽豬哥的畫面,牽引不少有趣的農村記憶,感覺格外親切有趣。
* *
歲月流轉,社會生活中每一個相接續的步履都有它的意義;回顧以往,看似平常,甚至與現代有相當落差的景物,其實都有其時代的背景和需求,都潛藏著先人的智慧與血汗,看到這些畫面,睹物思情,內心盪漾著知福惜福的感懷……
老行業憶趣/潘憲榮
- 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