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鈸小鑼慶元宵 馬祖擺暝文化祭-自由時報

  • 2023-01-30

【本報訊】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灣本島的春節連假,通常從除夕起始,至連假結束開工,完整的「新年流程」就算是跑完了。但是將緯度往北移動、時序跳到農曆正月十五,馬祖的「過年」才正要開始。

「擺暝文化祭」於正月十五「元宵」前後的區間,因各鄉各村境的擺暝時間都不一樣,遊客可參照每年擺暝祭日期表,才不會錯失心有所屬的精采活動。「本島初學者」若希望快速認識擺暝文化,繪本《擺暝》或許是個好選擇,以小女孩琪琪為主角,完整呈現擺暝的流程。故事開頭,琪琪將「風燈」掛於家門前,家家戶戶點燈,稱為「上彩暝」;依嬤(閩東語,意為「阿嬤」)以炸鰻魚塊供奉廟宇神明的「排祭」;跟著鼓板隊出動,鞭炮聲連連,街上開始「迎神遶境」;左鄰右社若有新婚夫妻,會組隊「送喜」;最後是吃下廟裡分送的橘子、蛋、肉及包子,以分享「食福」做為擺暝的結束。

擺暝重頭戲 十三暝「燒馬糧」

連江縣政府重點宣傳的擺暝祭,屬打頭陣的北竿坂里村十三暝「燒馬糧」最有看頭。為什麼要燒馬糧呢?坂里的白馬尊王廟,顧名思義即供奉白馬尊王;白馬尊王不只「本神」得到祭祀,亦要慰勞其座騎「白馬」的辛苦,所以燒乾草(馬糧)給白馬食用。

燒馬糧的遶境活動從傍晚開始,在那之前,若決定要隨隊伍全程踩街的人,必須先熱身、調整好身體狀況。由於總路程不短、地形起伏大,遶境與登山的道理一樣,視自己的身心狀況隨時調整,不要為了走完全程而逞強。經過約2.5小時的請神、會香、遶境祈福,隊伍會回到坂里大宅,也就是白馬尊王安座之處,才會開始燒馬糧的儀式。火愈旺心愈熱,村民家門口前有紅磚砌成的圓圈,中央放置乾草燃燒。每當轎子經過一個「圈」時,會暫停前行並向火坑搖擺,似馬匹進食的動作。燒馬糧告一段落後,人潮會匯聚到坂里大宅前,一起享用暖呼呼的平安粥。

仙翁賜夢 廿九暝龍角「祈夢」

每年廿九暝時,北竿芹壁村龍角峰的伍位靈公廟會舉行「祈夢」活動。廟裡首先「迎仙翁」;神明來訪後,向神明報告自己的疑難雜症;信眾再來打地鋪、找到廟裡舒適的一角,進入夢鄉。根據粉專「記憶馬祖」的指南,信眾在上山前1至3天須食素,途中遇人便主動表示自己將去「祈夢」。若有夢到任何畫面,抓緊時機,找到廟方人員,可請求「解夢」,藉此獲得神明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