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期以來的交通亂象遭到美加日澳等國批評,包括澳洲、加拿大、日本與美國等國的官方國外旅遊指南,明確點出台灣道路亂象,促請其國人注意。台灣的交通不安全,成為另類國際共識,必須正視。交通環境亂象不單單只是台灣本島的問題,馬祖也必須正視許多駕駛不尊重行人路權及人行環境改善的問題。
以2021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例,台灣每10萬人就有12.67人死於交通意外,相比之下,人口數是我們6倍的日本,卻能達到每10萬人死亡數僅2.09人,台灣道安問題之爛可想而知。而這也難怪包含澳洲、加拿大、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將台灣旅遊須知上標註交通是非常危險的,嚴重影響台灣的觀光發展。
我們道路交通上的險阻重重不只被旅台的歐美人士所詬病,本地用路人也困擾不已,像是騎樓被店家貨架和花盆等佔據、路邊人行道突然矗立電線桿或電箱,行人經常左閃右躲,還得彎腰低頭,但是法令上「騎樓」形同道路,根本就不該堆置雜物,然而這種亂象卻常被無視。民眾出門走路總是要被迫和汽機車爭道的無奈,凸顯道路設計「以人為本」僅是空泛口號。
綜觀我國的交通亂象,主要是汽、機車駕駛不守交通規則,不僅橫衝直撞,燈號剛變換時闖紅燈、搶黃燈,不尊重行人路權,行人過馬路要提高警覺,即使綠燈穿越時也須小心,巷弄之間更常衝出車輛;尤其「機車停在人行道上,甚至直接騎在人行道上」,「計程車和公車可能無視其他車輛,急切到路邊載客」。交通不安全,不但不利發展觀光,有礙國際形象,國人也付出代價,交通死亡比率嚴重。其中,機車騎士佔死亡逾6成,受傷7成5,尤以年輕人無照騎機車者為多。
交通工程設施的改進,舉凡人行道連貫而好走、道路號誌設置、車輛行進標線、道路設計、降低壅塞等,都是主管機關的責任。交通執法,如重罰酒醉駕車、開罰汽機車路口未禮讓行人、取締超速及違規停車等,交通及警察單位不能馬虎。此外,改善交通亂象,政府負相當的責任,駕駛人或公眾的守法自律也至關緊要。從CNN到各國所指的台灣交通亂象,主要是我們的交通規劃和實務「以車為本」,而非行人優先,常置私人行車方便的考量於行人和公共運輸便捷之上。事實上,即便是開車族,當行人的時間也常多於在車上,建立「以行人為本」的交通文化,配合機車騎士及開車族守規矩和行車禮儀,不把馬路當自己的專屬空間,是去除「行人地獄」惡名的根本工作。
馬祖要提升觀光環境,更重要的是還能保障及改善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如果今天一個滿心期待地遊客來到馬祖觀光必須要將心思放在留意身邊的交通環境,而無法發現這個旅遊地的美和特別之處時,旅人要如何向朋友推薦這裡或是再訪這個地方呢?交通環境絕對是影響馬祖旅遊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
社論/全面提升馬祖交通安全環境
-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