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方經濟成長,汽車數量增加產生的停車需求,地方政府爭取交通部前瞻基礎建設經費五億餘元,在多處建設停車場,希望透過增加停車供給、停車場智慧管理以及路外路邊停車收費等政策,解決馬祖停車問題,只是成功尚須努力,多數鄉親尚不習慣付費停車,要立刻扭轉確實不易,也許澎湖試行的前三十分鐘免費停車可以參考。
馬祖機場與港邊是最早完成停車場及停車格建置的地方,在剛開始確實也引發諸多討論,但在澈底執行公權力之後,大家也逐漸習慣機場停車必須付費,停在航站前會被驅離等,這些都必須經過時間,讓大家逐漸學習。因為過去馬祖人口少,車輛的停放通常不會造成他人困擾,但隨著汽、機車數量不斷攀升後,隨意停放的車輛卻成為極大的觀瞻阻礙。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資料,汽車數量從105年3749增加到4112輛,機車則從105年的6329增加至111年的7922輛,增加幅度不可謂不大,增加數百輛的汽車與上千輛的機車,在地狹的馬祖自然立刻讓停車空間捉襟見肘,而鄉親過去養成方便即可的停車習慣,在突然受到限制後,反彈聲浪自然會出現。
馬祖這幾年的停車場設置不可謂不積極,在行政機關周邊或是景點周邊都設置有停車場或劃設停車格,現在以南竿為例,除非有大型活動,幾乎不會有滿場無處可停的困擾,但鄉親付費停車習慣尚未養成,多數仍以方便為考量,這其實並不奇怪,即便在台灣現在仍有許多人以方便為主,直接在車道暫停,等著接小孩或是超商買個東西等。
任何政策的執行都必須考量人性,習慣養成也需要時間,台灣最具知名度的案例就是垃圾不落地,台北市執行近二十年後逐漸擴展到全台,堪稱最成功的政策,要在路邊等垃圾車絕對談不上方便,但透過不斷的宣導,以及破袋的稽查後,現在幾乎多數人都可以做到,而每日垃圾量居然下降百分之五十,資源回收率也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台灣人的家庭都習慣垃圾與資源回收需要分開,這一點從小開始的教育功不可沒,大家都知道垃圾分類最棒的是國小學生,從教育做起台灣這項政策成功已經世界聞名。
金澎與馬祖面臨同樣的問題,小島也出現車滿為患的現象,地方政府必須有效管理,但出手管理又面臨民怨,金門目前仍以警察開單為手段,同樣也採科技執法,鼓勵民眾前往停車場停車,在特地區域加強執法;而澎湖的停車政策一改再改,市區停車場一小時內免費,增加固定進入市區接駁車,減少私人車輛進入市區,但結果不理想。最新的做法是停車場及停車位半小時內免費,希望大幅增加周轉率,讓民眾願意停車,但為省錢又儘早移動。
任何的改變都無法一蹴可及,馬祖早期並不習慣付費停車,現在開始限制民眾不能隨意停車,也必須給予適當的停車空間,有足夠停車空間後,確實需要一些手段讓民眾養成停車好習慣,但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良好的生活空間,有秩序的交通環境,也請大家做個守法好公民,避免造成他人的困擾。
社論/停車問題仍需努力
- 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