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四季分明,冬天受東北季風明顯影響,易挾帶境外污染物影響空氣品質,空氣污染物會對呼吸道造成危害,尤其是敏感族群、老人或是小孩等抵抗力較弱者,所產生的傷害,會遠超過於正常人。
空氣中具有許多污染物,其中對於人體造成健康影響最大的就是懸浮微粒(統稱PM,含有粗及細懸浮微粒),主要成分有硫酸鹽、硝酸鹽、氨、氯化鈉、黑碳、礦物粉塵和水,還有懸浮在空氣中有機和無機物固體和液體之複雜混合物。而當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因為其粒徑小,可經由呼吸道進入身體,長期暴露於懸浮微粒,可能造成人體器官不同的危害,對於敏感性族群的影響更為顯著。
根據環保署指出,我國PM2.5年平均濃度中,約有4成自境外傳輸,約6成則是境內污染源,包含工業源、移動污染源及其他污染源。政府對於改善空氣品質非常重視,自107年8月1日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正公布後,整體加嚴及檢討管制法令累積達111項,111年持續修法強化季節空污應變措施,從各方面著手降低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積極維護空氣品質及民眾健康。
空氣污染攸關自身健康,要達到空污總量降低,讓環境永續,需要政府、民間和社會團體一起努力。而民眾亦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儘量避免燃燒行為及減少耗能行為,選擇以水煮、清蒸方式烹調的食物。穿著天然纖維材料或環保衣物,少穿石化原料製成的化學合成纖維衣物。養成節約能源的好習慣與態度,建立環境保護的正確觀念。外出多騎腳踏車或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可減少汽機車排放廢氣。加強學習有關空氣污染及自我防護知識。採行環保祭祀,減少焚燒紙錢,節慶可使用環保鞭炮音樂來替代傳統鞭炮,共同減少空氣及噪音污染,維護環境整潔及安寧。
為強化自身防護,民眾應多留意空氣品質監測相關資訊,空氣品質不良時要避免外出,在家關緊門窗,亦可開啟空氣清淨機,有助於去除有害微粒。若需出門,應佩戴口罩及護目鏡,並穿上長袖衣物和長褲來阻隔髒空氣,避免與其直接接觸,回到家中後要儘速清潔衣物及身體。平時更要培養規律的生活作息,多喝水,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社論/為空氣品質共同努力
- 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