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以食為天 給廚工們應有的榮譽與實質鼓勵

  • 2023-01-05

 每到年度更換之際,地區媒體常見許多機關單位尤其是學校招募廚工訊息,而且有幾處感覺是一整年都在招人,一來顯示此工作的辛苦,再者顯示廚藝專業人力的不足,再來就是地區職場對廚工職業的不友善。我們認為,古諺既說民以食為天,顯示廚師是神聖的職業之一,從公部門乃至民間業者,都該有尊重、敬重的心態,同時改善從業環境及薪資水準,才是各單位廚工穩定之道。

 本報前年有則耳目一新的新聞,擔任廚工長達26的王玉釵屆齡退休,塘岐國小舉辦溫馨歡送茶會。這位師生口中的玉釵阿姨在廚房任事態度認真,顧好全校師生的飲食健康,廚藝了得,燒的每一道菜都讚不絕口,前年屆齡退休,校方特別為她舉辦退休茶會,全校師生為這位認真負責的廚工獻上滿滿的祝福。時任教育處長陳冠人代表縣長表彰王玉釵的貢獻,肯定廚工在校園內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們認為,這應是地區廚工最光明面的表象,因為常住地方的鄉親都知道,公部門單位停用工友之後,廚工是逢缺不補,手中捧鐵飯碗的廚工如鳳毛麟角,但職員師生還是要吃飯,近年多改採勞務外包形式,由民間人力派遣公司標下案子,再由公司來找廚工去機關單位或學校上班,即所謂派遣工,因為薪資不高加上工作不穩定,做多久都是7天假,這些派遣工有的認真上班,每天想新菜色想到頭髮都變白,給予穩定工資,一則提高工作熱度,二來安定一個安庭的生計,建議派遣公司在管考上也可努力,建立一個好的品牌。

 而隨著廚工職場的不穩定,各式各樣的勞動收穫不對等,上會期開始也受到地方議員的關注,反映意見包括各校廚工薪資應一致,寒暑假不支薪不合理,造成廚工收入不穩定,連帶服務心態受影響;更甚者,一些民營單位將派遣工視作廉價勞工,煮飯燒菜已經夠辛苦了,還要洗廁所、挖水溝、整理環境等,萬一不慎將髒污帶回廚房吃出意外,走路的還是廚工。

 我們認為,既然廚工退休逢缺不補規範難違,採臨時工、派遣工進用難免,但薪資應有一定水平,至少4萬元且有一致性,不可同工不同酬,不足者可以循正常管道爭取,落實12個月的月薪,領好領滿,休假可以累積,才能避免廚工人力持續不穩定,同時落實證照制度,促進供餐品質提升,最重要的,還是我們打從心裡,要對在廚房燥熱環境內揮汗工作的鄉親們,給予最大的尊重與敬意,妳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