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鼾不成調/林清陽

  • 2022-12-29

 【醫師說:自律神經下屬兩項重要功能,即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互相合作無間調整人們的器官,維持生命各項機能運作。】

 很多人在深沉睡眠之際,偶爾會發出打呼的聲音,其頻率與機率似乎好發於年紀較大的人身上,不過臨床上發現,其實和年齡沒有絕對關聯,而是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此種症候。

 好比在服兵役的時候,鄰兵就是一位鼾聲如雷的戰士,他所發出的打鼾聲音不僅奇大無比,而且特別容易入眠,所以即使在擁擠的大通鋪上,通常一躺下便能夠呼呼大睡,真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而羨慕不已。

 當然偌大寢室一百多位阿兵哥當中,不是只有那位鼾聲如雷的戰士而已,其它還有不少忽大忽小、若即若離、時遠時近的打呼聲相伴,彷彿似一曲軍營裡面「無鼾不成調」的插曲,至今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醫學上認為,副交感神經主導人們睡覺,就寢時脖子上的肌肉便會放鬆,不過有時候它們會放鬆得很厲害,導致上呼吸道鼻子和喉嚨部分關閉,因而縮小了空氣進入肺部的通道,而空氣通道的縮小,會讓人們呼吸時引起喉嚨振動,於是便有打鼾的聲音。

 除了上述阿兵哥超級會打鼾的經驗之外,一位新婚婦人告訴朋友說,老公晚上睡覺的時候不但會打鼾,並且不是普通的鼾聲而已,而是那種會高低起伏、綿延不絕的音調,彷彿似刻意譜成的旋律那般惱人,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晚上會失眠而覺得非常痛苦。

 「不過後來逐漸聽習慣之後,總算能夠慢慢適應而可以入眠。」她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的向朋友透漏這一個小秘密。

 然而有一次她和朋友外出旅遊,晚上身邊沒有老公陪伴,而且飯店又位於森林遊樂區裡面,周遭除了偶爾幾聲不知名的小鳥啼叫之外,基本上顯得特別靜謐而單調,照道理應該是能夠倒頭便睡的氣氛,然而她躺在舒服的床上卻不自覺的又失眠了。

 「我在飯店房間內百思不解:為什麼會睡不著呢?躺在床上總覺得好像少了一點甚麼的樣子。」當然她表示並非想念老公而失眠。

 後來當她想了又想的時候不禁發現,原來確實是少了老公陪伴,因此每天晚上早已熟悉那彷彿打雷的鼾聲倏地不見了,因而也許被長期制約之下,當時太過於安靜而沒辦法入睡。

 這位婦人蠻有趣的經歷和故事,不禁讓我想起鄉下夜間晚上,有很長一段季節都會聽到《夜鶯》來回飛行,並且高聲啼叫覓偶的聲音,牠在寂靜夜裡以亟其高亢的音量鳴叫,剛開始覺得其噪音備感惱人而困擾不已,可是那夜鷹在夜空中啼叫,人們根本沒有辦法制止或是逃避,只好隨著牠那尖銳旋律而慢慢適應,然後在昏昏沉沉之際入睡,除此之外其實也別無它法。

 順便一提,原本在閱讀西洋小說看到夜鶯啼叫時,總是覺得那應該是絕頂美妙的天籟,可是在家鄉夜晚空曠農田上嚎叫的夜鶯聲音,卻是讓人不感恭維,或許兩者品種差異之故,所以印象中宛如黃鶯出谷的夜鶯,來到晚間實際聆聽之際,竟然有天壤之別呢!

 當然故事的發展和那位婦人有些雷同,因為有一次到南部親戚家作客,那是位於大都會的商業、住宅區之內,到了晚上不像鄉村那樣可以聽到夜鶯的啼叫聲,因此當我們在就寢的時候,突然覺得好像若有所失的樣子,因為少了家鄉村子裡那一種惱人的鳥叫聲,竟然也得要重新習慣之後才得以入睡。

 這樣奇妙而誇張的經驗,不禁讓我們發現:原來許多生活瑣事當中,很多情況大都具有多元性質與內涵,人們總得要習慣周遭的各種環境因素,例如大都市裡的車流噪音,遠遠不如鄉下寧靜而單調,因此人們得要隨時調整心態與作息,藉以融入不同的生活情境,才不會被外在因素左右或是難以適應。

 隨著無憨不成調的詼諧自處心理,或許人們也可以體認到另外一個事實,那就是生命中充滿著不同變化,因而人生過程的喜怒哀樂、成功與失敗,或是心情起伏不定的狀況,隨時都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每當面臨這些複雜而不同的生命挑戰之際,唯有抱持著正面的態度來面對予以紓解之後,才會慢慢習慣人生旅程當中各種不確定因素,進而能夠過得比較瀟灑與有意義的境界呢!您說是嗎?